-
重讀《我們夫婦之間》:左翼文學抒情傳統(tǒng)的當代出發(fā)
原標題:左翼文學抒情傳統(tǒng)的當代出發(fā)——《我們夫婦之間》文學思想史意義新論 《我們夫婦之間》作為曾引發(fā)全國性關(guān)注,也遭到猛烈批判的小說,既承接著現(xiàn)代文學史上左翼文學、革命文學里“革命+戀愛”題材小說的遺風流韻,也開啟了左翼文學從現(xiàn)代邁進當代的新抒情傳統(tǒng)。
2025-10-17
-
成長的“淺草”,鳴動的“沉鐘”
馮至致楊晦的一封信 1925年10月10日,馮至(字君培)致信楊晦(字慧修)。
2025-10-16
-
“民國第一奇女子”呂碧城
在風云激蕩的民國歲月,一位奇女子橫空出世,于政界、文壇、女界之中,創(chuàng)下了“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的盛況。
2025-10-15
-
吳祖光新鳳霞的津派戲劇創(chuàng)造
吳祖光與新鳳霞合影 在中國現(xiàn)代戲劇史與評劇發(fā)展史的交匯處,吳祖光與新鳳霞伉儷留下了一段不可忽視的文化印記。
2025-10-14
-
戰(zhàn)時“新中國”的浮現(xiàn)與共和國文學的生成
引言 伴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概念的提出與“重寫文學史”思潮的興起,學界逐漸形成以整體性視域觀照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研究趨勢。
2025-10-13
-
孔另境與吳文祺——從孔另境簽贈《中國小說史料》說起
收藏簽名本過程中,每碰到名家贈名家、但名家之間直接交往資料闕如時,我都喜不自勝。
2025-10-10
-
論20世紀40年代后期汪曾祺對沈從文的解讀
導論 20世紀40年代是沈從文和汪曾祺師生交往最頻繁、最密切的十年[1]。
2025-10-09
-
【溫故】九月,萌動的敏感在延伸
編者的話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2025-09-30
-
時代變遷中不熄的精神燈塔
書店是城市的文化燈塔,是傳承知識文化、庇護精神世界的重要場所。
2025-09-29
-
新思想史之路——四分之一世紀后關(guān)于《中國思想史》的回顧與思考
我的兩卷本《中國思想史》分別是1998年和2000年出版的,在四分之一世紀之后,還能再出修訂本,讓我感到真幸運。
2025-09-28
-
抗戰(zhàn)的“文體”與“風景”:以《文匯報·世紀風》論爭為中心
1938年4月1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宣言》正式發(fā)表,標志著全國范圍內(nèi)文學派系有別、政治立場各異的現(xiàn)代作家首次大聯(lián)合。
2025-09-26
-
昔日的“情商課”:民國白話尺牘指南里的酬世之道
書信,預(yù)設(shè)著人們無法面對面交流的情境。
2025-09-25
-
王干:朝內(nèi)大街166號的懷念
一 2025年6月29日,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正式搬離朝內(nèi)大街166號,網(wǎng)上一片傷感。
2025-09-24
-
晚年楊絳談“生死”
《鍾叔河師友書札》收錄錢鍾書函31封,楊絳函50封。
2025-09-23
-
那股勁,真好
看消息,說周明走了,92歲。
2025-09-22
-
汪曾祺的第一次復出
1979年史稱“右派”作家的復出之年。
2025-09-18
-
李劼人:“轉(zhuǎn)業(yè)”的難題
原標題:“轉(zhuǎn)業(yè)”的難題——論李劼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心跡和文學參與 對于中國的知識分子而言,“學而優(yōu)則仕”向來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夢想。
2025-09-17
-
陳平原:為何不斷與《新青年》對話
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于1915年9月15日,因版權(quán)糾紛,第二卷起改題《新青年》。
2025-09-16
-
重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危機時刻的詩學政治及其革命轉(zhuǎn)化
原標題:危機時刻的詩學政治及其革命轉(zhuǎn)化——從《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說到《吳滿有》 摘 要 作為艾青經(jīng)典化程度最高的詩作之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的美學特征和主題旨趣已然是某種文學史“定評”。
2025-09-15
-
《西游記》中的素酒與葷酒
在劉繼卣的《大鬧天宮·下界為王會親朋》中,描繪了精致的酒器,其中就可能盛有椰子酒和葡萄酒。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