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敬澤:人與自然、人民與生態(tài)
這兩年來,自然和生態(tài)書寫蔚為潮流,《十月》《詩刊》《人民文學》《草原》各立名號,大力倡導(dǎo)。
2025-09-02
-
仇恨重量與親情褶皺——評王玉玨短篇小說《同框》
王玉玨的小說《同框》(載《當代》2025年第4期)以克制的敘事撕開了一個家庭被創(chuàng)傷凍結(jié)的橫截面:女兒羅湖因女婿朱皓的過失離世五年后,六十四歲的母親嚴加英突然學起駕照,這場看似突兀的“速成班”修行,實則是一場用方向盤丈量仇恨的倒計時。
2025-09-02
-
在孤島與群島之間尋找自我—— 讀《島的景觀》
初讀何田田的《島的景觀》,我被那個在海邊拍照的場景深深吸引——一個女人將自己交給陌生人的鏡頭,在取景框里尋找另一個自己。
2025-09-02
-
當代中國的革命實踐與情感經(jīng)驗——柳青《在曠野里》兩性情感掃描
摘 要 柳青以其獨特的革命實踐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積極參與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家與文化建設(shè)。
2025-09-02
-
傳統(tǒng)民間文藝形式如何表現(xiàn)新時代的新生活
2023年4月,筆者來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進行田野調(diào)查,在采訪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達斡爾族烏欽代表性傳承人鄂靈巧時,她用烏欽的傳統(tǒng)唱法,演唱了由其本人參與創(chuàng)編的《新時代新生活》,歌詞如下: “巍峨的莫力達瓦山,茂密的森林換綠裝,牛馬奔跑在草地上,人們生活蒸蒸日上。
2025-09-02
-
蒼穹與大地之間的詩心跋涉——評《秋山芒絮》
又一個寂靜的夜晚,微風輕撫,當我再次翻閱韋其麟的詩歌,仿佛隨著他的文字穿越時空,置身那片充滿詩意的天地。
2025-09-02
-
描繪新疆詩歌的“群英譜”——簡談《新疆詩人的那張臉》
《新疆詩人的那張臉——新疆詩人40家評析》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疆文學原創(chuàng)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第十一批叢書中的一部新疆詩歌評論集,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3月出版。
2025-09-02
-
廣闊鄉(xiāng)土的行吟者——王小忠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甘南經(jīng)驗
甘南藏族作家王小忠以多種文體展開自己的豐富創(chuàng)作實踐。
2025-09-01
-
富有詩意的文化散文——評黃立康《水的復(fù)數(shù)》
《水的復(fù)數(shù)》是納西族作家黃立康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由“奇數(shù)”和“偶數(shù)”兩輯組成,收入《翅膀之歌》《水的復(fù)數(shù)》《城市猜想》等10篇散文佳作。
2025-09-01
-
《天下藥商》里的四個小人物
《天下藥商》是歐陽娟迄今為止寫得最老實的一部作品,洋洋灑灑65萬字,從四位男女主角的出生、成長、死亡,到天災(zāi)、瘟疫、戰(zhàn)亂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無不細細道來,交待得清清楚楚,與她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
2025-09-01
-
《桃花塢》:誠懇的力量,也是小說的公信力
這個場合講話真是很痛苦,想說的話很多,可是人更多。
2025-09-01
-
人海共生關(guān)系的精神鏡像
作家趙德發(fā)長篇新作《大海風》,以膠東地區(qū)民族航運發(fā)展史為敘事支點,選擇了“以小見大”的敘事策略,以“為歷史保存細節(jié)”的地方志式書寫方式,將歷史的風云變幻凝聚于地方的小人物、小故事、小世界之中。
2025-09-01
-
抗戰(zhàn)文藝中的“人民性”及其經(jīng)驗表達——以作家舒群為例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guān)東軍于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fā)動軍事沖突,史稱“九·一八事變”,這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端,也是中華民族奮起抵抗的起點。
2025-09-01
-
“關(guān)于現(xiàn)在的歷史”——少數(shù)民族作家筆下的抗戰(zhàn)敘事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圍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jié)、民族區(qū)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四項總體性原則,各民族既保留著自身較為完整、獨立的文化形態(tài),同時也在與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中踐行著多民族國家的建構(gòu)。
2025-09-01
-
敘事迷宮中罪與罰的鏡像——評《噩夢出口》
劉遙樂最近出版了長篇小說處女作《噩夢出口》,作品充滿了對現(xiàn)實的冷峻觀察、對人生命運的思考追問以及對人性的幽微燭照,展現(xiàn)出了新一代青年中少見的思想銳度與敘事能力。
2025-09-01
-
《江南器物志》:托江南之名,借器物說世
人的生活離不開對“物”的使用,睡覺要床榻,吃飯要碗筷,農(nóng)作要麥犁,過路要橋船。
2025-08-31
-
風雪無處藏——世阿彌的《花風幽玄》
步入中年之后,日本能樂大師世阿彌(1363—1443)將自己的演劇心得寫成文章,有長短不等的二十一篇。
2025-08-31
-
時代言說與詩性探索的交互——論周大新小說的生態(tài)詩學
摘要:周大新是一位有著強烈生態(tài)關(guān)懷意識的作家。
2025-08-30
-
浮潛·擺渡·啃噬:讀范墩子寫作隨筆《小說便條》
《小說便條》(2024)是陜西籍青年作家范墩子出版的首部長篇寫作理論隨筆。
2025-08-29
-
青年寫作是灌注生命力的寫作
將某個代際文學作為現(xiàn)象討論,源于焦循、王國維等人提出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文學”的思想,其背后的邏輯是一種對朝代更迭與文化變遷之間交互作用的認知,即相信隨著政治與社會的變遷,文學隨之發(fā)生變化,并映射在特定代際的文體與美學觀念上。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