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二嫂進城》:主體觀念、革命意志與民族精神
抗戰(zhàn)文學關乎民族精神的書寫和塑造,一方面不得不觸及宏大而崇高的層面,另一方面則需探向縱深繁復,以求真實與生動。
2025-08-06
-
《色子沒有第七面》:叩問人性的深處
當我編完娜仁高娃這篇小說時,窗外的夜色已經濃了。
2025-08-06
-
陳艷:永不消逝的手稿
1999年,舒乙在接受采訪時用“最后的手稿”來形容中國現代文學館(以下簡稱“文學館”)收藏的作家手稿。
2025-08-06
-
柳偉平:在尋找之旅中治愈身心
作家素有“守成”與“先鋒”之分,先鋒作家拒絕盲從現有的文學規(guī)則和秩序,總想打破常規(guī)、嘗試新路,為文學帶來新的形式和表達。
2025-08-06
-
《時光畫像》:小說的層層漣漪
《時光畫像》是一篇關于遺憾的小說。
2025-08-06
-
余紅《洞庭人家》:讓文學重新接上“地氣”
余紅長篇小說《洞庭人家》將普通勞動者作為敘事主角,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日常里,還原洞庭湖區(qū)人民的真實生活和熾熱情感。
2025-08-06
-
文學能夠匯聚神奇的力量
周末,在贛州文化館參加了一場特殊的讀書分享會。
2025-08-06
-
旁觀者的自由介入——讀《許倬云談話錄》
《許倬云談話錄》是一本堪與何兆武先生的口述史《上學記》媲美的“枕邊讀物”,文字清新自然,而睿識洞見,俯拾皆是。
2025-08-05
-
青島的礁石或弗洛伊德的躺椅——評修新羽《青島人》
當新羽發(fā)來她的新作,我才明白她為什么要找我來寫評論。
2025-08-05
-
“世界贈予我的”蟲鳴與雷霆——讀《到公路上去》
一直以來,王秀梅都有清晰的創(chuàng)作規(guī)劃,從“槐花洲”到“海島”,從“重述聊齋”到關注“不一樣的人”,從對先鋒敘事技藝的試煉到思考何謂“真正的現實主義”,甚至涉筆兒童文學,她寫作的版圖日益擴展,文字日益豐饒,不過也有一些東西她一直在堅持,如對人物心靈世界的探勘,對“美與罪”共生的思考,還有對小說是呈現問題而非解決問題的認知,等等。
2025-08-05
-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學樣本——楊小凡小說印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大潮日益洶涌,多元化文學思潮噴薄而出。
2025-08-05
-
眾里尋“她”千百度——南翔短篇近作的情感特征
愛情與婚姻是文學歷久彌新的母題。
2025-08-04
-
《小說選刊》“新面孔”欄目:早春的勃勃生機
《小說選刊》專門為文學新人開辟了“新面孔”的欄目,這個舉措非常好,因為新人如同長江后浪推前浪,只有新人輩出文學才能不斷發(fā)展壯大??!辦“新面孔”的欄目需要有發(fā)現的眼光。
2025-08-04
-
沙漠之所以美麗,因為其深處藏著一口井
李?!端趰u中央》的故事,可能發(fā)生在不久的將來,更可能正在發(fā)生,我們在閱讀中能痛感身臨其境。
2025-08-04
-
善的力量,與美的呈現——萬雁小說論
表現生活的“橫切面”,曾被認為是短篇小說的獨特文體特征與主要敘事功能。
2025-08-04
-
《只銜花氣與多情》:喚醒生活飽含的詩情
正如南宋詩人楊萬里在《誠齋荊溪集序》中所說:“步后院,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煥然未覺作詩之難也。
2025-08-04
-
以滋味銘記鄉(xiāng)土——長篇散文《父恩》讀札
飲食,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勾連起個人經驗與集體記憶,顯現出“兼及社會、人生、文學、審美等”的文學性特征。
2025-08-04
-
在語言的邊界跳舞——殘雪的新實驗寫作
酷愛哲學的殘雪,走出了一條人跡罕至的文學探索之路:一方面探索人在困境中自我成長的精神空間,另一方面探索漢語自由表達這一成長過程的語言空間。
2025-08-04
-
牽狗繩與電話線——讀鐵流《彌合》
鐵流的小說《彌合》發(fā)表于《山東文學》,后被《小說選刊》2024年12期轉載。
2025-08-04
-
《平遙話》:人物刻畫和語言表達的新嘗試
《平遙話》的作者劉偉波,是經朋友舉薦認識的。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