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羅:張良 在道與術(shù)之間
張良被后世封為千古謀圣,固然因為他有知識、有智慧、有謀略,更因為他跟對了人。
2024-08-27
-
滄海月明 自珍自憐:我從孫犁先生處得到的教益
干凈,簡潔,素雅,這是孫犁(1913—2002年)先生的風格。
2024-08-26
-
關仁山:青春作伴,文學還鄉(xiāng)——參加全國青創(chuàng)會的回憶
文學是青春的證人,凝固成永恒的記憶。
2024-08-23
-
劉師培與近代中國小說觀念的演進
小說觀念在近代中國的轉(zhuǎn)變是促成清末以來小說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重要背景。
2024-08-22
-
巴金:讓生命開花
巴金(1904—2005) 我們?nèi)匀恍枰徒?,這是今天很多人的共識。
2024-08-21
-
沈從文與汪曾祺記憶中的1957年“抱不平”事件
晚年時期的沈從文與汪曾祺 1962年10月,沈從文在寫給程應镠的信中,這樣表達對于弟子汪曾祺的歉意:“我總覺得對他應抱歉,因為起始是我贊成他寫文章,其次是反右時,可能在我的‘落后非落后’說了幾句不得體的話。
2024-08-20
-
王軍:高頤闕之遇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
2024-08-19
-
王帥:棉田上的紅日
1959年6月,豫西大地已經(jīng)酷熱難當,陳夢家(1911年-1966年),這位著名的新月詩派詩人、考古學家,在作為“右派”被下放勞動數(shù)月后,終于被批準用他了解的鄉(xiāng)間土話寫下一段段唱詞——將革命歷史小說《紅日》改編為豫劇劇本《紅日》,且可計入工時。
2024-08-15
-
王繼軍:無愁河里的一愁——紀念黃永玉先生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2009年開始在《收獲》刊發(fā)。
2024-08-14
-
《晨報副鐫》“愛情大討論”始末
百年前的現(xiàn)代中國,曾有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大討論”。
2024-08-13
-
《中國的一日》:危機年代的中國敘事
原標題:危機年代的中國敘事——以《中國的一日》為中心的討論 在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前夕的1936年,受到高爾基“世界的一日”的啟發(fā),鄒韜奮、茅盾等人發(fā)起了“中國的一日”全國征文活動,征文內(nèi)容以1936年5月21日為限,涵蓋這一日的“天文,氣象,政治,外交,社會事件,里巷瑣聞,娛樂節(jié)目,人物動態(tài)”,甚至包括各地“風俗,習慣,迷信,等等怪異事件”。
2024-08-12
-
夏曉虹:我所認識的林文月先生
知道林文月先生的名字,大多因臺大望月樓的傳說而起。
2024-08-09
-
重讀《杜晚香》:“遺托邦”狀況
原標題:“遺托邦”狀況:遲到的《杜晚香》 1979年5月16日,劉心武到北京西郊友誼賓館看望丁玲并向她約稿[1]。
2024-08-08
-
她和他和她——淺談王世襄
編者按:王世襄(1914年—2009年),知名文史學者,文物收藏家、鑒賞家。
2024-08-07
-
戴燕:“反正我們是女人吧” ——讀《錢鍾書楊絳親友書札》
說來是上個世紀的事。
2024-08-06
-
陳建功:宗璞大姐二三事
和宗璞大姐相識,已有44年之久。
2024-08-05
-
自由的真與偽:魯迅1933年雜文里的蕭伯納間奏
愛爾蘭裔英國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1933年2月訪問上海,在魯迅《偽自由書》和《南腔北調(diào)集》里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投影。
2024-08-03
-
【溫故】七月,生命應該燃燒起火焰
編者的話 七月初,董曉回憶父親董健的文章《尷尬一代的讀書人》引起了一些討論,有人認為這是難得的親屬回憶錄,也有人對代父自省表示懷疑。
2024-08-01
-
“羅曼蒂克消亡史”——中日左翼陣營的一段上海往事
尾崎秀樹的一篇遺作 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出版的《日中文化交流》月刊上,發(fā)表了尾崎秀樹先生的文章《夏衍先生—一九三〇年代的中日交往》,此時,正值我祖父第二次率領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代表團訪日期間,這篇文章是尾崎在一年前寫的,結(jié)尾處寫道,“盡管已是八十二歲高齡,夏衍先生那超越壯年的氣魄卻仍然沒有改變,我由衷期盼著能在東京再次見到先生……”。
2024-07-31
-
樂黛云:燃我以火焰,潤我以溪海
自1992年進入樂門跟隨樂老師讀碩士,讀博士,學比較文學,教比較文學,研究比較文學,三十余年彈指一揮間。
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