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童話》:城市夢書寫的表與里
童話一詞,與兒童文學有關。
2022-02-21
-
《爸爸星》:蒼穹不落的金色星辰
新蕾出版社推出的曾經在火箭軍服役多年的青年作家高滿航的長篇兒童小說《爸爸星》,是一部內容很獨特的、也是兒童文學長篇小說領域很少見的作品。
2022-02-21
-
訪談 | 湯湯:從“別去五厘米之外”走向更向往的遠方
采訪者:胡麗娜(青年評論家)受訪者:湯湯(兒童文學作家) 胡麗娜:湯湯你好,我對你童話的喜愛,是源于《別去五厘米之外》。
2022-02-21
-
《碗燈》:家的組合與拆解
吳洲星 的《碗燈》是一部以20世紀初江南水鄉(xiāng)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小碗、燈兒、周老太等因各自的原因離開原來的家,來到水巷生活,水巷重新給了他們家的溫暖。
-
《爸爸星》:蒼穹不落的金色星辰
《爸爸星》,高滿航/著,新蕾出版社2021年6月第一版,28.00元 新蕾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曾經在火箭軍服役多年的青年作家高滿航的長篇兒童小說《爸爸星》。
2022-02-18
-
“32個睡魔怪”:以“爆笑”驅散恐懼和苦難
彭懿、田宇合作的系列繪本《我用32個屁打敗了睡魔怪!》《我用32個睡魔怪打敗了我媽媽!》《我用32個睡魔怪救了我爸爸!》(接下來,用32個睡魔怪還能干啥呢?)絕對是能夠讓孩子讀了都捧腹大笑的系列法寶,它們具備了能讓孩子發(fā)笑的兩大元素:可笑的和可怕的。
2022-02-18
-
《爸爸的口琴》:抗戰(zhàn)往事
《爸爸的口琴》,張菱兒著,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32.00元 兒童文學作家張菱兒的最新著作《爸爸的口琴》講述的是小女孩鈴鈴的成長故事,講述的是鈴鈴的兩個家在抗日戰(zhàn)爭中聚散離合的故事。
2022-02-18
-
《爸爸的口琴》:歷史天空回旋的琴聲
《爸爸的口琴》張菱兒著/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12月版/32.00元 閱讀《爸爸的口琴》,會讓內心洶涌著被燃起的激情,但也令人有些許壓抑,因為這樣的故事不僅發(fā)生在書里,也發(fā)生在現(xiàn)實里,彌散在歷史的硝煙中。
2022-02-17
-
阮梅《一個女孩朝前走》:一路芬芳滿山崖
《一個女孩朝前走》是一曲清新明朗的青春芳華之歌,也是獻給在脫貧攻堅的戰(zhàn)場上不幸殉職的年輕奮斗者黃文秀的一曲英雄贊歌。
2022-02-16
-
新古典主義的東方兒童文學敘事話語
2021年,周銳著力推出他的“梨園少年三部曲”《八臂哪吒》《戲箱乾坤》《粉墨江湖》,以其獨特的想象力和濃郁的東方意蘊,敘述在傳統(tǒng)京劇背景下一群孩子輾轉于北京、天津等多個城市之間的成長歷程,成為了新古典主義語境中東方兒童文學敘事的一個范本。
2022-02-16
-
磨難也是生命的財富
沙拉所著的《猶太媽媽的財商教育》是“特別狠心特別愛”系列中的一本,是面向兒童的財富教育書籍。
2022-02-11
-
兒童詩·朗誦詩·獻禮詩
從左翼文學尤其左翼詩歌中創(chuàng)生而來的現(xiàn)代朗誦詩,在近一個世紀的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貌。
2022-02-11
-
陳曦兒童長篇小說《男旦》:梨花白 月光亮
不說過去,即便現(xiàn)在提起京劇“四大名旦”,人們還是津津樂道,并懷著一份崇敬與欽羨。
2022-02-11
-
張忠誠《米罐》:一部用心又用情之作
今天當很多作家,包括很多出版社都想在題材上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突破,絞盡腦汁想“寫什么”的時候,作家張忠誠卻選了個普通的常見題材,在“怎么寫”上下足功夫,拿出了可圈可點的精品之作《米罐》。
2022-02-11
-
美育視角下的中學繪本閱讀的途徑和意義
中國古代儒家重視禮樂教化,王國維在《孔子之美育主義》一文中指出,孔子育人是“始于美育,終于美育”。
2022-02-11
-
在回望、反思與尋找中全新出發(fā)
“重返80年代”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界是個持久不衰的話題。
2022-02-11
-
把真相告訴孩子,并為他們找尋希望
大江健三郎 資料圖片 莫里斯·森達克 資料圖片 《野獸國》內頁 資料圖片 《莫里斯·森達克:藝術家及其作品慶典》封面 資料圖片 熟悉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晚近作品的讀者可能都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在其晚年作品群中,有四部長篇小說(《被偷換的孩子》《愁容童子》《水死》《晚年樣式集》)和一部長篇隨筆(《大江健三郎口述自傳》)都曾提及莫里斯·森達克及其繪本《在那遙遠的地方》。
2022-02-10
-
如何和孩子談論生離死別?
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爸爸很少和我有過溫柔而深情的對話。
2022-02-09
-
王泉根:我與湘少社的四十年
2022年2月21日是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成立40周年生日,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2022-02-08
-
一個爸爸的家庭文學課堂
“王亮,內蒙古太仆寺旗人,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