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板橋的十首“道情”京師傳唱不衰
道情,是中國傳統曲藝中的一個曲種。
關鍵詞:  鄭板橋2023-03-31
-
神醫(yī)扁鵲:他是一個人 還是一群人的代號?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天回鎮(zhèn)發(fā)掘了4座西漢墓,被稱作“老官山漢墓”。
2023-03-30
-
以郁為姓 揚芬芳和傳奇
郁,香草名,郁金香。
2023-03-30
-
回歸文獻:書院究何以突破瓶頸
《禮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2023-03-30
-
何處是江北
何處是江北?眾說紛紜。
2023-03-29
-
近代詞學史的新特征
近代詞學史,是指近代這一時期(1840年前后至1919年左右)詞學的發(fā)展、演進與研究的歷史。
2023-03-27
-
顧農:陶淵明的詩文集和小說集
中國古代作家的寫作很少有單一的,往往各種文類文體都要一顯身手,也確有一專多能以至幾項全能的。
-
遇見:孔子廟堂碑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2023-03-25
-
《秋窗風雨夕》與《春江花月夜》
原標題:《秋窗風雨夕》對《春江花月夜》格調繼承之分析 《紅樓夢》第一位讀者兼批評者脂硯齋言:“余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
-
神童怎樣避免“傷仲永”
在王安石散文《傷仲永》中,記敘了一位曾經“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方仲永,最終因沒有持續(xù)學習而“泯然眾人矣”的故事。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3-03-24
-
詩歌里的長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學鏡像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式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2023-03-23
-
神境與幽淵——明清文人的林屋洞天探險
太湖西洞庭山中的林屋洞是一處可以深入探查的天然洞穴,洞中景觀奇特,玄秘幽深。
2023-03-23
-
那一夜,張繼有沒有聽到鐘聲?
因為《楓橋夜泊》 寒山寺聞名天下 提起唐詩《楓橋夜泊》,恐怕大家都不會陌生。
2023-03-22
-
下筆難休 序也成書
前不久說到大名鼎鼎的梁啟超,一篇序言寫得激情澎湃,“下筆不能自休”,結果篇幅幾乎與原書相埒,只好單獨出版,這就是著名的《清代學術概論》的由來。
2023-03-21
-
詩人的情思 世人的心跡
1934年,文史學家劉大杰在上海的書店偶遇魯迅,向其討教文學史的寫法。
2023-03-21
-
夏中義:王元化與“九十年代反思”
夏中義與王元化先生 (左) 合影(2006 年 10 月 25 日上午于上海) 回到思想史現場 2020年7月28日,《解放日報》以整版篇幅憶念王元化(1920—2008,下簡稱元化),通欄標題甚是醒目:《王元化百年:中國思想界曾經的“最佳射手”》。
2023-03-21
-
人面瘡,宛如人臉作人言
和朋友相聚,聊起日本新生代推理作家白井智之來,他在國內最初的揚名,很大程度是因為那部以詭奇、變態(tài)而聞名的《晚安,人面瘡》。
2023-03-21
-
還原“賽先生”:近代中國“科學”概念人格化溯源
1919年,陳獨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一文中,第一次將Democracy和Science并稱為“德先生”與“賽先生”,從此“賽先生”粉墨登場,仿佛一位橫空出世的時代精神引領者。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3-03-21
-
“引得春風度玉關”——從《左公柳》一詩說開去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報刊上開始不斷出現清人楊昌浚的一首詩:“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2023-03-20
-
唐朝的時尚風尚標和盛世審美意象
大唐寶歷元年(825年),身在江南的白居易寫下了《霓裳羽衣歌》,再現了長安宮廷的樂舞場景和他對京城的鮮活回憶: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關鍵詞:  唐朝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