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來為國家趕趕工作吧”——回憶沈從文先生
幾十年來我一直想寫這個題目,因為我在24歲那年被推薦給沈從文先生畫圖時,還完全不知道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024-02-02
-
孫郁:魯迅對于新學人的警惕與質(zhì)疑
一 現(xiàn)代性的理念是被新知識人構建起來的。
2024-02-01
-
【溫故】一月,在曠野里,在繁花里
編者的話 2024年第1期的《人民文學》刊載了柳青佚作《在曠野里》,這部長篇手稿蒙塵數(shù)十載,終與讀者見面。
2024-02-01
-
經(jīng)典作家??娋次?/a>
“吾儕肩負千秋業(yè),不愧前人庇后人” ——鐘敬文小傳 □嚴曼華 “吾儕肩負千秋業(yè),不愧前人庇后人”,這是我國著名民俗學者、教育家、詩人鐘敬文曾用以自勉的詩句。
2024-01-31
-
重讀《傷逝》:愛與永恒,更新或者重復
原標題:更新或者重復 ——論魯迅小說《傷逝》中的愛與永恒 魯迅的小說集《彷徨》不同于一般之處,在于其關涉一系列靈魂性的主題。
2024-01-30
-
1949年,是誰邀請老舍回國?
原標題:老舍回國邀請函實考 1949年4月,世界保衛(wèi)和平大會第一次會議中國代表團成員致老舍信函,現(xiàn)藏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 無論從作品的深度與廣度,還是從作品的國內(nèi)外影響力上看,老舍都堪稱中國20世紀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2024-01-29
-
雪藏七十年后面世 柳青遺稿有著怎樣的斷舍離?
柳青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出版過《種谷記》《銅墻鐵壁》《創(chuàng)業(yè)史》3部長篇小說。
2024-01-26
-
《青海湖》2024年第1期刊發(fā)昌耀兩篇未刊稿
昌耀未刊稿(二題) 昌 耀 在理發(fā)店的一次歷險 *題目為編輯所加 下面,我要講到的事件,我至今印象深刻,讓我隱隱感到人性的卑怯與無能,以為可比之于一次歷險。
2024-01-25
-
趙元任:文藝復興式的學術大師
2023年《趙元任日記》(全46冊)出版后,學界又掀起一股從學術史角度來研究趙元任的熱潮。
2024-01-24
-
陳平原:十二幀照片的追憶——我眼中的孫玉石先生
編者按: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學史家孫玉石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4年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2024-01-23
-
陳尚君:從《全唐詩》到《唐五代詩全編》
看到試讀本印出來,覺得很激動,想到了林子祥的歌。
2024-01-22
-
程黧眉:文學這個淵源——我們家的文學事之一
作為作家程樹榛的女兒,程黧眉回溯自己一家的文學事,解析父母、自己與文學的關系。
2024-01-19
-
臘八節(jié):祈福言嘉平,贈粥有余溫
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臘八節(jié)”一直是重要的保留節(jié)日。
2024-01-18
-
緩之:“君子學以致其道”——獻給我的父親
那天,我和父親乘坐綠色鐵皮列車去遠方。
2024-01-17
-
蔣元明:我跟袁鷹辦副刊
二〇二三年九月一日,一代副刊大師袁鷹先生走完了他九十九年的人生歷程。
2024-01-16
-
懷念 | 孫玉石:尋求者與守望者
編者按:著名文史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石先生因病于2024年1月1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2024-01-15
-
柳青佚作《在曠野里》內(nèi)外
新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學》雜志發(fā)表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柳青70年前的長篇小說佚作《在曠野里》。
2024-01-12
-
許廣平別名“逸塵”考——兼釋許廣平佚信
許廣平一生中使用過的筆名、別名甚多,除了廣為人知的“景宋”外,她還曾用過“平林”“歸真”“寒潭”“君平”“持平”“正言”“浩波”“許秀”“許霞”“許遐”等筆名發(fā)表文章。
2024-01-11
-
《繁花》有情,江南有味
電視劇《繁花》里藏著一套江南食物密碼。
2024-01-10
-
燕南園,北京大學的“園中之園”
有一方花園近百年來都如此蘊藏張力與生機:十余座小樓松散靜逸地座落在花草叢中,幾代學術泰斗曾居住于此,他們頷首研究樓內(nèi),踱步行走園中,悄然間便開啟了一個學術脈絡;今天,它靜靜地“綴”在北大師生的日常路徑上,連起圖書館與宿舍、食堂,在平凡的三點一線之間,編織入豐郁的草木,清越的鳥鳴,透過枝椏灑落的斑斕光影。
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