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文學:在時代圖景里淬煉文學質地
從“新時期”到“新時代”,國內國外形勢以及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發(fā)生了極大變化。
2022-12-10
-
闡釋轉變的21世紀中國:二十年思考札記
《重述中國:文明自覺與21世紀思想文化》一書嘗試對21世紀中國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現象與理論議題進行描述、分析和研究闡釋。
2022-12-10
-
詩學模式/闡釋學模式:生產性文學批評的解讀方法
一、重構:闡釋學的重要突破 施萊爾馬赫是闡釋學開宗立派第一人,他為闡釋學的學科性質、理論原則、批評觀念、解讀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作出了最初的界說和定位。
2022-12-10
-
文學的城市:空間區(qū)隔與文化區(qū)隔
一 “空間”話題引起廣泛的興趣,顯然與一種認識密切相關:所謂的空間不再僅僅被視為一種物理區(qū)域的分割與度量,一種有待填充的空洞容器,一種客觀的、冷漠的舞臺;仿佛所有進入空間從事各種表演的角色都將獲得一視同仁的對待。
-
謝有順:召喚一種新的現代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一直沒能較理想地平衡好兩種關系,概括起來說,就是實與虛、小與大的關系。
關鍵詞:  現代小說2022-12-02
-
中國“文章”:新時代里的轉與變
參評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的237部作品,是近4年來相關文學創(chuàng)作實績的一次集中展示,展現出散文雜文藝術的多樣、多元風貌,為當代文學星空增添了新的光芒。
-
王堯:跨界、跨文體與文學性重建(節(jié)選)
中國有悠久的文章傳統(tǒng),如果沿用文章的概念,“跨界寫作”“跨文體寫作”的命名也許沒有太多的意義,傳統(tǒng)的文章不是現代的文體概念,包含了文學的、非文學的各種文體或門類。
2022-11-22
-
文學輕騎兵的“尖刀班”
軍旅報告文學作家是報告文學隊伍的重要力量,軍事報告文學也是軍事文學的一塊高地。
2022-11-20
-
新媒體平臺“文學場”如何影響當代青年閱讀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平臺的發(fā)展,抖音、B站、小紅書等以短視頻、直播、圖文分享的形式,為文學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激活了內容生態(tài)。
關鍵詞:  新媒體2022-11-16
-
王兆勝: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學表達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并基于我國國情概括出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
2022-11-15
-
南帆:論雅俗之辯
作為文化史上一對古老而重要的概念,雅俗之間的對立與爭訟形成眾多理論波瀾。
2022-11-15
-
文學播客與田野調查
兩種珍惜的存在相輔相成。
-
新文科回歸創(chuàng)造力問題——文學與科學中的具身想象
文學和科學中的具身想象 已故耶魯大學教授F.S.C.諾思羅普有一部著作《科學與人文的邏輯》(1947),書中有這樣一句很經典的話:“與大眾意見相反,所謂神秘而不可言傳的經驗并不在遙遠的玄想天堂,他們就寄寓于我們眼前那些被直接把握的事實中。
2022-11-12
-
孟繁華:典型理論——觀念與對話
文學典型理論在 1950 年代提出討論,有 一 個 非 常 重 要 的 背 景,就 是“雙百 方 針”的提 出。
關鍵詞:  文學理論2022-11-09
-
“新南方寫作”的城市經驗與文化自覺
“新南方寫作”這一概念的生成,是一個自我發(fā)現和不斷對話的過程。
關鍵詞:  南方寫作2022-11-01
-
現實主義:中國文學理論的獨特底色
摘要:從中國文學理論發(fā)展的歷程和理論的影響兩個角度考察,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在所有的創(chuàng)作方法中最為突出,由此成為中國文學理論的底色之一。
-
闡釋、辨析、引導:對“新批評”的一種理解與感悟
批評最重要的品格是要體現能夠有超越對象的引導功能,批評要揭示出藝術表達與審美趨勢之間的必然性,揭示出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走向與必然要求,要緊貼時代的節(jié)拍當然也包括審美的變化來引導創(chuàng)作。
關鍵詞:  新批評2022-10-31
-
樹才:創(chuàng)作與批評
我不多的幾篇批評文章都是從“閱讀”出發(fā)的。
2022-10-31
-
新小說百年的思路、生路、出路與新路
新文學百年,在借鑒歐美的現代中國文學四分法中,新小說的興起和文體獨大是事實。
關鍵詞:  新小說2022-10-26
-
洪治綱:論非虛構寫作中的主體情感與觀念
內容提要 新世紀以來的非虛構寫作通常被稱為“文學的求真行動”,因為它在突破很多傳統(tǒng)文學的表達機制的同時,有效傳達了作家主體強烈的求真意愿,以及在追求真實過程中所彰顯出來的獨特敘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