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林格的魅力和拒絕
J·D·塞林格大概覺得《麥田里的守望者》毀了他的一生。
2018-12-27
-
《洛麗塔》之爭:我們還能合法地在文學中談論道德嗎?
日前,作家蔣方舟在“蜻蜓FM”上講納博科夫的名著《洛麗塔》,引發(fā)了不同觀點的碰撞與爭議。
2018-12-25
-
德國作家奧勒:納粹德國與毒品
有關納粹德國的一切,如今已成為老生常談,歷史學家早已拿著放大鏡審視過這個話題的每一處邊角絲絡。
2018-12-25
-
雙面卡波特:半途而廢的愛在紙醉金迷中浮沉
一提起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人們總會想起他混跡上流社會的華麗人生和那部與其人生交輝相映的作品——《蒂凡尼的早餐》。
2018-12-25
-
“世界,很不幸,是真實的。我很不幸,是博爾赫斯的?!?/a>
坐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未老先衰的記憶,無法精準喚醒我的童年閱讀,與哪一本書哪一個人有關。
2018-12-24
-
愛情、詩歌和革命貫穿了他的一生
從一定程度上說,喜歡一個作家,跟談一場戀愛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
2018-12-24
-
他懂花開的憂傷,卻還要描繪它們凋落的模樣
多少年過去了,他們想起他,還是只記得維也納咖啡館里那個明眸皓齒的早慧少年。
2018-12-23
-
米蘭?昆德拉評《百年孤獨》:向小說的年代告別
重讀《百年孤獨》的時候,一個奇怪的念頭出現在我腦海里:這些偉大的小說里的主人翁都沒有小孩。
2018-12-21
-
故地新游:一幅清末江南的生活圖景
20世紀初的某個下午,英國人葛駱和他的同伴乘舢板從上海公濟醫(yī)院出發(fā),于次日晚抵達蘇州。
2018-12-18
-
他懂花開的憂傷,卻還要描繪它們凋落的模樣
多少年過去了,他們想起他,還是只記得維也納咖啡館里那個明眸皓齒的早慧少年。
2018-12-18
-
牙買加作家麥肯齊:相對于種族議題,更缺少新移民小說
提起牙買加,大多數中國人下意識會想到博爾特。
2018-12-18
-
翻譯研究的格局與問題
趙稀方將其翻譯新論命名為《翻譯與現代中國》,雖說過于宏闊,卻點明了新世紀以來他思考與研究的一個面向,其專著《翻譯與新時期話語實踐》《翻譯現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譯研究》都是他在這一面向的探討中所取得的優(yōu)秀成果。
2018-12-17
-
字吸,歌呼
以前紹興有一家南方書店,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南方書店不對外營業(yè)了,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2018-12-17
-
它展示不加引號的世界文學
今年是《世界文學》65歲生辰。
2018-12-17
-
異域先賢及其在漢語中的“轉世靈童”
我是《世界文學》的讀者和作者。
2018-12-17
-
邊界與突圍: 乏味的日常與恐懼的未知
世上可能并沒有妖精和鬼怪,至少在驚悚故事里沒有,有的只是人的心靈投射:那內在的恐懼、悲涼、孤獨、絕望和渴求。
2018-12-17
-
米亞·科托:我是一個調試寂靜的人
作為前殖民地的“后殖民族裔一員”,當代莫桑比克作家米亞·科托有著某種天然的“缺陷”。
2018-12-17
-
中國與南非的文學共鳴
12月3日,第二次中國-南非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在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中方機制主席孫春蘭與南非機制成員單位負責人、南非藝術和文化部部長姆特特瓦簽訂了進一步加深中南人文交流備忘錄。
2018-12-17
-
《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具有一種罕見的幽默感
1 簡·奧斯汀一生的經歷幾句話就能講完。
2018-12-15
-
痛苦的敘事:女性、記憶、歷史
為人物立傳的“生命寫作” “我知道,我會在這間房間里,這間完完全全地壓迫著我的房間里,一直坐到這一切結束。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