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文君:科學與人文張力之下的敘事
一 2007年,《三體》出版后,劉慈欣與江曉原有過一次廣為人知的對話。
-
銀河獎征文被曝全文抄襲,中國科幻文學還要補補課
近日,《科幻世界》銀河獎征文《無主》(李卿之)被讀者爆料系全文抄襲作品,原作為斯蒂芬·金短篇小說集《守夜》中《重型卡車》一文。
-
科幻想象與人間情懷
2月24日從世界華人科幻協(xié)會群中(董仁威老師發(fā)布)驚聞王曉達老師去世的消息,十分難過。
-
吳巖:20世紀中國科幻思想的流變
2009年5、6月,我應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傅光明教授邀請,在大講堂進行了兩場講演,題目分別是《中國科幻發(fā)展的路徑》和《中國科幻思想的流變》。
-
“中國想象”在西方科幻世界的傳播
縱觀百年科幻發(fā)展史,科幻文學在中國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晚清時期對西方科幻文學的大規(guī)模譯介與模仿,逐漸發(fā)展至當下中國原創(chuàng)科幻文學在西方廣泛流傳、影響倍增。
-
以胡歌古樂天命名昆蟲,是一種嘗試
最近,一篇題為“中國四川省叉襀屬(襀翅目:叉襀科)一新種”的學術論文引起業(yè)內(nèi)外關注。
-
用科幻在宇宙中創(chuàng)造“春天”
不知不覺中,科幻春晚已經(jīng)走過了六個年頭,本屆科幻春晚的主題是“宇宙千春詞”。
-
李國華:科學與情感——漢語科幻詩談屑
嘉應黃公度算是晚清特別推崇“奇技淫巧”的詩人。
關鍵詞:  科幻詩2021-02-19
-
《猞猁學派》:雙翅目宇宙漫游指南
《猞猁學派》 作者:雙翅目 作家出版社 2020年5月 小說,或者更廣義的虛構(gòu),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是人試圖捕捉不可言說之物,將未知轉(zhuǎn)化為已知、并納入人類精神版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但在種種力量作用下,今天的語言不再只是一種媒介,更是一種結(jié)果,所以我很懷疑,在真正的未知之物(無論機遇或危險)出現(xiàn)時,我們是否能夠察覺、命名、描述。
-
科幻里為什么會出現(xiàn)宗教/超自然元素?
Q:當今時代,許多人對進化論的否定是否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阻礙?還是說,無論宗教科學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都應該去包容,不因為更相信哪一方而排斥對方? 宇鐳:關于進化論、宗教與科學的關系,是非常大的話題,不同觀點、背景的人群對這些問題上意見上也有巨大差異。
-
憑借人類非凡的想象力領跑現(xiàn)實
2020年,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現(xiàn)實比科幻更科幻”。
關鍵詞:  科幻小說2021-02-08
-
定義我們未來生活的種種力量中,科幻是那個帶來劇變的支點嗎?
科幻無界 去年底,清華科幻季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幻論壇,主題是“上海未來城市與創(chuàng)意生活”。
關鍵詞:  未來想象2021-02-08
-
科學的新詩學:論蘇聯(lián)“科學藝術文學”的建立
20世紀60年代,瓦拉姆·沙拉莫夫(長篇小說《科利瑪故事》的作者)與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蘇聯(lián)古拉格最著名的文學見證者),一再堅持地提出,必須創(chuàng)造一種全新的“文體”。
-
董仁威:科普型科幻的杰作
吳巖的長篇兒童科幻小說《中國軌道號》出版后,受到一致好評,不過,對于這部作品的類型,卻有不少爭議。
-
科幻作家和電影工作者筆談《中國軌道號》
寶樹(科幻作家,《時間之墟》《三體X》的作者) 讀過吳巖的新書《中國軌道號》,題材非常獨特。
關鍵詞:  《中國軌道號》2021-02-05
-
王晉康:我與哲理科幻
我的本職是機械設計工程師 ,干得還蠻投入,那時絕對想不到,自己會在45歲時非常偶然地闖進科幻文壇,并埋首耕耘近30年。
-
劉慈欣談王晉康作品:從歷史看未來
王晉康老師曾經(jīng)說過:年輕的科幻作者是從未來看未來,像我這樣的中年科幻作者是從現(xiàn)實看未來,而他自己則是從歷史看未來。
-
郭偉:作為詩和科幻的科幻詩
題記 作為一種文類的科幻詩首先是詩,具備詩的審美特質(zhì)。
關鍵詞:  科幻詩2021-02-04
-
劉慈欣的科幻世界:彈星者與面壁者
一 劉慈欣與中國新科幻 在中國科幻讀者心目中,劉慈欣給這一文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榮與夢想。
關鍵詞:  劉慈欣2021-02-02
-
在崇高宇宙與微紀元之間:劉慈欣論
作者宋明煒(左),譯者金雪妮 中國科幻界的共識是,生于1963年的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