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作品在大陸:遲來的授權出版
3月13日,臺灣詩人楊牧逝世,享年80歲。
-
史料出版中的得與失:書信篇
我做出版亦有年頭,但絕對沒有想到忽地到了被人約寫總結和回憶的辰光,乍聽時五味雜陳,恨早年貪、后來癡,于是今日嗔;已而想到白頭宮女都是閑說玄宗消永日,避“疫”家中,回憶遣悶,倒也不錯,就欣然允諾,來談談出版書信和日記的一點心得和隨想。
-
李怡: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料的意義與限度
中國新文學自1917年一路走來,浩浩蕩蕩,波瀾壯闊。
關鍵詞:  李怡現(xiàn)代文學史料2020-03-17
-
讀《論語》該從何起步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大大增加,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閱讀需求非常強烈。
2020-03-16
-
世界景觀在近代中國的視覺呈現(xiàn)
在20世紀初的中國思想舞臺上,梁啟超叱咤風云。
-
《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在“文學史著”與“出版工程”之間
原標題:在“文學史著”與“出版工程”之間——《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言集》導讀 1970年5月,長期主持商務印書館工作的王云五在一次內(nèi)部講話中稱:“我認為一個出版家能夠推進與否,視其有無創(chuàng)造性的出版物。
2020-03-11
-
《寒夜》的修改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學問題
中國現(xiàn)代作家修改自己的作品——甚至是頻繁地修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作家思想認識的變化,時代風尚變化,以及現(xiàn)代出版業(yè)的發(fā)達,作品重印、選編幾率大大提高等因素,客觀上都為作家修改作品提供了機會。
-
《汪曾祺全集》為什么編了八年?
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汪曾祺全集》項目主持人、《新文學史料》主編郭娟分享了《汪曾祺全集》編輯過程的細節(jié)。
-
《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選擇性問題
把整本書閱讀納入語文課堂,是針對此前的語文教材往往以單篇文章或者中長篇片段組合成教材作出的一種補救。
-
蘇雪林與1929年的《滬江年刊》
《滬江(大學)年刊》是民國時期滬江大學的一份重要刊物,英文名The Shanghai。
-
陶亢德籌而未辦的《文風》雜志
去年拙編《陶亢德文存》出版之后,筆者并未就此停止對陶氏其人的研究,對有關材料仍然時時關注、有聞必錄,希望繼續(xù)加深了解,以體會其為人處世之艱辛。
-
國士無雙秦少游
《淮海集》(宋)秦觀撰中華書局出版 “東南淮海唯揚州,國士無雙秦少游。
-
西夏古籍,漸次打開
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室是個神奇的地方,許多殘損的古籍在這里經(jīng)過修復師的巧手而重獲生機。
-
《說部叢書》原作續(xù)考
今年初寫了一篇書評,談及清末民初上海商務印書館所刊《說部叢書》里的翻譯底本問題。
關鍵詞:  說部叢書中國近現(xiàn)代翻譯文學史樽本照雄2020-02-19
-
凌孟華:“讓無言的故紙發(fā)聲”
《故紙無言:民國文學文獻脞談錄》,凌孟華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第一版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料工作紛繁而復雜,是“一種艱苦的工作,需要耐性細心,水磨工夫”(柯靈)。
-
民間文獻、數(shù)據(jù)庫與作為方法的總體史
福建永泰縣一批契約文書的原始保存狀態(tài)。
2020-02-17
-
楊絳的兩個劇本和孔另境主編的《劇本叢刊》
楊絳先生早年的兩個劇本——《稱心如意》《弄真成假》,完整的單行本最早刊載在孔另境主編的《劇本叢刊》第一、四集之中,由世界書局1944年1月、4月出版。
-
表彰隱藏的光輝:歌謠運動與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的建立
摘要:誕生于一百年前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歌謠運動,以《歌謠》周刊的創(chuàng)立和歌謠的采集及研究為代表,吸引了胡適、周作人、顧頡剛、董作賓等當時的優(yōu)秀學人參加。
關鍵詞:  歌謠周刊現(xiàn)代文學民俗學2020-02-13
-
神話圖像:一項冷門研究的學術史
原標題:《神話圖像研究綜述與發(fā)展路徑思考》 摘要:除書面文本與口頭傳唱之外,神話還以大量的圖像形式存在。
-
藏諸名山,傳之其人——《王佐良全集》出版始末
2016年2月,外研社出版了十二卷本《王佐良全集》,為王佐良先生100周年誕辰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