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聯(lián)芬:排隊小史
日常生活中,排隊,往往讓人不耐,無奈。排隊,意味著一樁非常普通的小事,都須耗費額外的時間,如出行的如廁、大型商場購物付款、駕駛時的塞車等等。倘去醫(yī)院看病,掛號、檢查、付費、開藥,再付費、取藥,沒有一項不排隊,沒有一項不教人徹底放棄焦急,以木然的態(tài)度,或坐,或站,安靜地等待。排隊已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tài)。不過先別煩,排隊固然耗時,卻屬于希望中的等待,遠(yuǎn)遠(yuǎn)好過不排隊的競爭,因為,排隊意味著大家都在先來后到中,遵循著同一個游戲規(guī)則,體現(xiàn)了公平。
有一個時期,人們是不作興排隊的,做什么都靠擠?;蛘哒f,原本也是排隊的,但總是虎頭蛇尾,最后總是被插隊的破壞掉。那時候,買電影票,買肉,買過年分配的緊俏食品,售賣口那里,往往擠作一團,力氣小的,只好站在后面嘆氣。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后期,縣城如有新電影,青少年就不惜花時間去排隊買票。一般是,售票開始前數(shù)小時,就有人開始排隊,但隊伍一般不會太長,太長了沒有意義,排在后面的一定是白排,最后一定是以擠告終。售票時間一到,售票窗戶打開后,人多起來,一些人站在隊伍外抄著手,冷眼旁觀,排隊的人就開始緊張起來,尤其是排在后面的,危機感最強。隨著排在頭里的幾位陸續(xù)購得票子出來,這種緊張和不安就在暗中增長,混亂的氣息在無形地凝聚。排著排著,突然就有人徑自從一旁直插到窗口,于是,不滿的喊叫聲響起,隊伍頓時大亂,排隊的人在不滿和不甘中,不顧一切一擁而上,售票窗口那里,也就人疊人地亂成一團。購?fù)昶钡钠疵鉀_,還沒買到的拼命往里擠,互不相讓。突破口往往是個子矮的、力氣小的、購?fù)昶蓖馔坏娜?,在奮力擠出人群時,往往裹挾一兩個咕嚕咕嚕滾出來。被擠出來的不甘,繼續(xù)擠。我在那時,就永遠(yuǎn)是被裹挾出來,永無靠近窗口之時的那一類。循環(huán)往復(fù),新的電影上演前,又是這樣。唉,為什么要擠呢?為什么不好好排隊先來先得呢?大家都不滿意,但除了抱怨,好像也毫無他法。下一次排隊,還是重復(fù)這樣的情節(jié)。
賣肉的鋪子,縣城只有一個,鋪面倒有好幾米寬,隊伍(大多是家庭主婦)也往往沿著肉案橫著排,然后往后延伸。但相似的情形是,只要鋪面門板卸開,開始賣了,排在鋪面以外的隊伍不知怎么就排不成了,所有的人都擠向鋪板,指著掛在鉤上的肉喊,給我割一斤坐墩兒,給我割一斤二刀……坐墩兒大概是今日所稱的后臀尖,二刀是靠近坐墩兒的地方,是前臀尖嗎?不知道。自到北方,再沒聽說過四川人經(jīng)常說的這兩個名詞。在缺乏油葷、肉價不菲的時代,所有人都不愿浪費肉票和錢,都想買到最好的肉。坐墩兒肥瘦兼有而瘦肉較多;二刀好像比坐墩兒更受歡迎,似乎肥瘦均衡,瘦肉卻比坐墩兒更嫩。最差的是槽頭肉(大概是脖子),既不是瘦肉,也不是肥肉,肉質(zhì)綿軟,不好做,也不好吃。那時,城鎮(zhèn)居民每人一個月二兩肉,一般家庭肉票集齊,也就一斤左右,只能買一次。因此誰都想珍惜肉票,買到好一點的。至于你是否買得到好的,全憑賣肉的喜歡,他高興割給誰就是誰,排隊不排隊,他不在意。當(dāng)時縣城里的賣肉屠夫,屬于社會地位不高卻很有些實權(quán)的人,他決定著居民們買得到還是買不到好肉。一九七八年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的何士光的《鄉(xiāng)場上》,里面那個跋扈的羅二娘,就因老公是供銷社賣肉的,她在當(dāng)?shù)鼐秃苡袣庋?。我們縣城很小,所有人幾乎都認(rèn)識,賣肉的有點兒勢利眼,我媽媽每次都抱怨,好不容易排在前面,就在屠夫跟前,嗓子喊啞了,他仍不理睬。如果不愿意輕易花掉肉票,媽媽就可能要去排好多趟,天天在那里喊“給我割一斤······”最后大概也終于輪得到,買到一塊比較滿意或不那么差的肉。為了買肉,有一次媽媽被人擠倒,拇指骨折,好幾個月都沒痊愈。
我上小學(xué)五年級時,學(xué)校少先隊在公安局領(lǐng)導(dǎo)下,寒假組織了一支學(xué)生治安糾察隊。公安局的叔叔發(fā)給我們紅袖套,戴著上街巡邏,感覺非常威風(fēng)。這年春節(jié),人們排了長隊購買春節(jié)供應(yīng)食品,譬如一戶一斤白糖、幾兩瓜子、幾兩木耳和黃花菜之類。雖是憑證供應(yīng),但人們還是早早就排起了隊,那時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是時間。
隊伍從商店門口排到了十字街頭,足有半里長。供銷社的副食品商店,這時門板都上起來,待會兒開始賣時,售貨員會卸下一兩條門板。那時的商店都是老建筑,保留了過去的風(fēng)格,鋪面朝街,由一系列一二十厘米寬的門板拼成墻面,開門時,門板卸下,每塊都編了號,關(guān)門時依次一塊塊插入門槽,拼裝回去,門就關(guān)了。春節(jié)供應(yīng),由于事情重要,機會珍貴,商店只卸開一兩條門板,形成一個二三十厘米寬的門縫,里面好幾個人,收票收錢,清點東西,核對正確,遞將出來,買賣雙方都很鄭重。雖每戶都有份額,但人們還是早早候著,引頸企盼,或許還有些擔(dān)心排在最后沒了貨怎么辦,因此大家都早早就排起了長隊。我們治安糾察隊,專門監(jiān)督排隊,防止插隊。我們戴著紅袖套,在隊伍前后來回巡視。那年春節(jié)排隊,還真沒人亂擠,都規(guī)規(guī)矩矩。而我,則做了一件“大義滅親”的事。有人揭發(fā)我三哥插隊,于是,我來到三哥排隊的地方,不問青紅皂白,叫他出去。三哥只比我大兩歲,剛上初中,是個有名的老實人。當(dāng)時我們居住的大院,有兩個被稱為“老實人”的男孩,都是家中的老三,都學(xué)習(xí)好而不愛說話,其中之一就是他。三哥紅著臉不肯聽從,事后證實,他并沒有插隊,是后面的人故意胡說的。我那時,當(dāng)著小干部,滿腦子階級斗爭,這時更加鐵面無私,硬要把他從隊伍中推搡出去。三哥一開始還紅著臉堅持不肯,后來一氣之下,突然從隊伍中拔腿就跑了。我家那年春節(jié)的供應(yīng)食品是誰去買的,完全記不得了,只記得,我回家后,三哥半天不理我。
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我們的言語行為,都模仿電影和書上的少年英雄。后來想,倘早生十年,會不會干傷天害理的荒唐事呢?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