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學語境中的張載詩
北宋時期,與濂學、洛學鼎足而立的是關學。
-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979年第4期的《詩刊》雜志發(fā)表了舒婷的詩歌《致橡樹》,使這位年輕的女詩人迅速聲名鵲起,全國矚目。
2019-08-16
-
魯迅與中國新興木刻的淵源
上海魯迅紀念館收藏有許多中國第一代新興木刻家的作品,數(shù)量達1800余件之多,高居國內各收藏機構之首,這些作品都來源于魯迅的收藏,由許廣平先生捐贈。
-
艾青:高舉《火把》奔向重慶
1940年,艾青在衡山鄉(xiāng)村師范學校任國文教員不到半年,就寫了《曠野》等不少詩作。
-
陳寅恪與牛津大學
在陳寅恪的生平中,最為人熟知的事跡之一,是陳被牛津大學聘為漢學教授,卻因戰(zhàn)爭爆發(fā)而一再延期上任,戰(zhàn)后又因眼疾不愈而不得不放棄該職位。
-
錢理群:最后十年,魯迅的鋒芒所向
“最后十年的魯迅”是魯迅研究中爭論最大的一個話題。
-
朝鮮半島文壇的東坡情結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名揚四海,在朝鮮半島也極具盛譽。
-
杜甫在美國
在20世紀初西方文化涌入中國之時,歐洲和美國的一些人也在熱烈擁抱中國文化和文學。
-
李白詩如酒 醉倒霍爾茨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德國的著名詩人阿爾諾·霍爾茨(ArnoHolz,1863—1929)是德國文學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時期的開路先鋒之一,是德國第一個現(xiàn)代文學流派——自然主義文學的引領者和踐行者,也是此后的印象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更是德國現(xiàn)代詩歌革命的發(fā)動者,對20世紀德國乃至西方的詩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新時代,仍然需要“喬廠長”
1979年7月,《人民文學》雜志發(fā)表了天津重型機器廠工人作家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這篇開“改革文學”先河的小說,在震動中國文壇的同時,也引發(fā)了社會的集中關注和廣泛討論。
-
《西游記》與《指環(huán)王》:凡俗生活中的英雄色彩
今年年初,著名的《全面戰(zhàn)爭》系列游戲推出了以中國三國歷史為背景的《全面戰(zhàn)爭:三國》,引得國外玩家紛紛開始“研習”中國經典IP“三國”,視頻網站上的極簡三國史動漫觀看量迅速飆升至556萬,中國拍攝的2010年版三國電視劇播放量大增,留言中很多人都說自己是為了玩游戲來惡補三國“歷史”的。
-
與蘇州的“外來者”陸文夫聊天
到今年7月,作家陸文夫先生去世已14個年頭。
-
汪曾祺的“批評文學”意義何在?
原標題:激活文學批評的審美品格——談汪曾祺“批評文學”的當代意義 什么是“批評文學”?在中國新文學批評史上,最早對其進行論述的是周作人,盡管他沒有明確提出“批評文學”這個概念。
-
徐懷中:假如從不曾有過公劉的詩
回想解放戰(zhàn)爭后期,全國各地大量青年學生與知識分子,加入人民解放軍滾滾洪流,不僅大大加速了解放全中國的進軍步伐,也為日后新中國建設提供了雄厚的人才準備。
-
張煒:斑斕的《楚辭》,瑰麗的南國
絢爛斑斕的《楚辭》 《楚辭》是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的第一部瑰麗的個人創(chuàng)造,其誕生的時空通常被稱之為“戰(zhàn)國”。
-
莫礪鋒:杜甫的意義
原標題:中國人必讀的一本詩歌——談杜甫的文化意義 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影響早就逸出文學之外,逸出詩歌之外。
-
劇作家老舍:稻花香里說豐年
1949年之前,老舍是一位小說家,他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名滿天下。
2019-08-02
-
李白在幽州的“十二時辰”
因《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令盛唐時期的長安風貌為觀眾所熟悉。
-
治學過程中,經驗和頭腦缺一不可
1 王力是海內外聞名的語言學大師。
-
青春的記憶何以永不褪色
動筆于1953年的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是作家王蒙的處女作,因為歷史原因,直到1979年才正式出版。
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