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味諾鄧村
云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的每條河流都具有神性。當(dāng)瀾滄江從雪山之巔奔來,路過滇西北云龍縣,在此與諾鄧河交匯,在莊坪壩子和連井坪壩子間繞出“S”形的大灣子,奇異的景象就出現(xiàn)了:河流搖身變成“太極圖”。這一景觀被人稱為“太極鎖水”。
沿著諾鄧河往上走,不用多長時間就到了諾鄧村。“諾鄧”一名已有千年,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它是云南白族最早的經(jīng)濟重鎮(zhèn)之一,促使其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此地產(chǎn)鹽。
諾鄧的制鹽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漢朝。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在云南設(shè)立益州郡,下轄24縣,其中的比蘇縣就在以諾鄧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蘇”是白蠻語,意為“有鹽的地方”。目前關(guān)于諾鄧最早留有文字記載的是唐代的《蠻書》,里面寫道:“劍川有細諾鄧井”?!凹殹痹诎鬃逶捓锞褪恰靶隆钡囊馑迹凹氈Z鄧”即今云龍縣諾鄧井,“井”即為鹽井。
鹽,讓一個寧靜的村子不再寧靜。諾鄧村的鹽因品質(zhì)優(yōu)良而備受青睞。這讓很多商賈看到了商機,紛紛云集諾鄧村。當(dāng)年諾鄧村的繁榮景象,不僅可以從眼前的那些鹽井、井房、煮鹽大灶、鹽局舊址等遺留物上清晰可見,還有“萬馱鹽巴千石米,百貨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賈交流密,铓鈴時鳴釋道里”的記載可做證。雪白的鹽把諾鄧村頭頂?shù)奶炜沼痴盏脽o比耀眼,把長長的茶馬古道映照得無比生動。
千年諾鄧,千古鹽井,千種滋味。如今,喧囂過去,一切又回歸寧靜,這對諾鄧村來說不是遺棄,而是一種珍愛。令人感到驚奇和驚嘆的是,在諾鄧村還能看到古老的鹽井依然在冒出鹵水,還能看到人們在用傳統(tǒng)的方法制鹽。走在諾鄧村的小巷里,臘肉的香味撲鼻而來,隨行的朋友說:“這是諾鄧火腿的香味,它是諾鄧村遠近聞名的特產(chǎn)?!痹谂笥训囊I(lǐng)下,走進好幾家諾鄧村民的家中參觀,發(fā)現(xiàn)幾乎每家的墻壁上或屋檐下都掛著自家腌制的火腿。別看諾鄧火腿其貌不揚,味道卻十分鮮美。它采用諾鄧村千年流傳下來的民間工藝精制而成,火腿色澤嫣紅,香味濃郁,口感適中,色香味俱全。
諾鄧火腿的腌制過程并不復(fù)雜——就像諾鄧人的思想和生活,只要將自制的諾鄧鹽均勻地撒在火腿上,然后反復(fù)揉壓即可。但這并不是說隨便撒點兒鹽再揉壓一下就了事,個中有一定的講究,比如鹽放多少才合適?揉壓的力度要多大才到位?這都需要用心去領(lǐng)悟和掌控。
以前茶馬古道上的馬幫,都喜歡在馬駝子里放一塊諾鄧火腿。所以,他們走到哪里,諾鄧火腿的香味就飄到哪里。正遙想著馬幫那有滋有味的游走時光,女主人已端來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諾鄧火腿擺在桌子上,還沒動箸,饞涎就從舌根流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