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视频在线,93看片淫黄大片一级,久久久一级黄色片,wwwjizz国产,日本三级福利片,国产精品九九九九,国产一区美女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百花洲》2025年第5期|朱法元:戲韻(外一篇)
來源:《百花洲》2025年第5期 | 朱法元  2025年10月16日09:02

戲 韻

鑼鼓聲在熱鬧地響著,時而不急不慢,有板有眼;時而疾如風雨,傾盆而下??磻虻拇蠖贾?,這是戲班子在招攬觀眾,屬于開臺鑼鼓。我時不時地回頭掃視一遍,見人群逐漸匯聚,陸續(xù)進來的人中,有提著小木椅子的,有牽著娃兒的,也有成雙成對像小情人的,不久,祠堂里就快坐滿了。場上一片嘈雜,有的高聲喊叫,呼朋喚友;有的竊竊私語,彎著手掌當擴音器,貼近對方耳邊說著什么,其實也是在大聲呼叫,聽者則梗著脖子,最大限度地擴張著聽力,不時點點頭,臉上變化著各種表情。我沉浸在這熱鬧異常的氛圍里,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數(shù)十年前的孩童時期,每年總會有一兩次這樣的場面,令我陶醉其中。“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可見看大戲是孩童生涯中一件多么快樂多么幸福的事呢!闊別多年,進入暮年后,又一次感受到這個氛圍,怎不叫人樂乎快哉!

鑼鼓聲還在震響,以超強的分貝直沖屋頂。我一點也不覺得吵鬧,由于不便與友人交談,我便抬頭四顧,饒有興味地打量起這間祠堂來。

這是一間古老的祠堂,在進來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翹檐聳角之間,八字大門上方,青石板上刻有“余氏宗祠”四字,乃是當?shù)赜嘈兆嫣谩@锩娴母窬?,與中國絕大多數(shù)祠堂相似,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祖堂,正面北墻下,是一張磚砌的長案,案上擺放著宗族祖牌及香爐等祭拜之物,案下有一方形開口,里面供奉著社靈菩薩和土地公公。人們祭祖時,要同時給這兩個神位燒紙上香。祖堂的右邊,還有一副神轎,里面端坐著一尊木雕神像,慈眉善目,神態(tài)安詳,乃余家至尊祖上,號稱“余太公”。據(jù)說余家戲班子外出演出,都是抬著這副轎子前往的,接戲的人家也是以接奉余太公之名義,屬于接香火之列。下前方,是一個戲臺,正對著上堂的列祖列宗,說明在這里演戲,不僅是演給觀眾看的,也是演給祖宗看的。整個祠堂雕梁畫棟,精致典雅,尤以木雕畫見長。由于年代久遠,那些彩色的雕刻都已暗淡,整個顯得有些灰黑,唯有兩塊刻著“天馬背印”“麒麟吐書”的大匾,卻是白底黑字,剛勁挺拔,高懸在上堂大梁兩邊,分外醒目。我不明其意,友人解釋,說“天馬背印”為此地風水地名,“麒麟吐書”則是其宗族的榮耀。據(jù)說這余氏一族,史上曾出過三個太師和五個尚書,確實是個了不起的大家族。

鑼鼓聲在一陣“急急風”之后戛然而止,觀眾席中的嘈雜聲也跟著由大到小、由小到無,霎時歸于安靜。主持人宣布演出開始,演出劇目是傳統(tǒng)寧河戲《大登殿》。劇情在舊時流傳甚廣,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唐太師千金三小姐王寶釧繡樓招親,繡球打中了賣花郎薛平貴。三小姐看中了賣花郎,不顧全家人的反對,與父親三擊掌,毅然斷絕父女關(guān)系,委身窮漢子,離開富得流油的太師府,住進了一座破窯,艱難度日。后來薛平貴時來運轉(zhuǎn),投軍征戰(zhàn),被西涼國公主代戰(zhàn)招為駙馬。國王駕崩之后,他接班掌權(quán),反破唐朝,登基為君,坐了天下。據(jù)說該劇初創(chuàng)為秦腔,后以京劇聞名,并為很多地方劇種移植。全本名為《紅鬃烈馬》,分《彩樓配》《三擊掌》《平貴別窯》《探寒窯》《趕三關(guān)》《武家坡》《算軍糧》《銀空山》《大登殿》等部分組成。此次的《大登殿》屬寧河戲移植劇目,由寧河戲嫡傳戲班余氏春林班出演。

這場戲其實是我特意點的。

時值清明佳節(jié),游子返鄉(xiāng)掃墓。我跟友人說,我有一個心愿,想專門到全豐鎮(zhèn)看一場寧河戲。友人齊聲響應(yīng),約好4月6日清明翌日下午前往,點戲的錢由我出,家住全豐的水明先生管飯。

我的寧河戲情結(jié)由來已久,真正引我動心的,還是一年前的一次心靈穿越。

也是清明時節(jié),我和修水文化名人戴逢紅下鄉(xiāng)采風。到全豐,便談起了寧河戲。因為寧河戲相傳幾百年,至今已是風雨飄搖,茍延殘喘,20世紀60年代初創(chuàng)辦的縣寧河劇團早已解散,僅剩五個民間案堂班,還在苦撐著堅守陣地。而這五個班中,全豐鎮(zhèn)就占了兩個,一個為余姓的“春林班”,一個是戴姓的“鳳舞班”,且都很活躍,終年在外巡演不停。我于是提出要去探訪一番,逢紅便帶我來到了余家祠堂。

其時余家班已外出,且在幾百里外的湖北崇陽演出,沒有預(yù)約,一時自然難以回來,觀看節(jié)目的愿望是泡湯了。接待我們的是老班主余黃軒,老先生年逾古稀,身板仍很健朗,步履穩(wěn)實,精神矍鑠,談?wù)f間眉飛色舞,挑起一臉皺紋。他是寧河戲的“戲骨”,“文革”后1980年恢復(fù)春林班,他就是班主,直到老邁年高干不動了,還在班里做些后勤工作,真叫生命不息勤奮不止。

菊花茶飄出的香味是那么熟悉,那么好聞。透過木窗欞,我看到地場上的小雞們,正在低頭覓食,池塘里有鴨子嬉戲,田野里紅花草低調(diào)地開著紫色的小花,遠處的大湖山郁郁蔥蔥,巍然挺立。余老用他親切的鄉(xiāng)音,娓娓道著寧河戲的前世今生。六百年前,寧河戲進入了成熟期,基本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社會上擁有了自己的受眾群體,奠定了自己的穩(wěn)固地位。余老從里屋搬出來一個大本子,本子的紙張已經(jīng)發(fā)黃,指頭撥動稍微用勁,就會出現(xiàn)破痕。本子上有筆跡不同的文字,一段緊接一段,都是寫的接戲契約:

信人某某,立許余公法顯、法廣二大真人合案,永年香火一晚。

落款某地某族,有的還添上一句“永保合家清吉平安事”。立約年代多是道光、同治、光緒年間,最早的距今兩百余年;地址近的遍及修水縣高、崇、奉、武、仁、西、安、泰八鄉(xiāng),遠至湖北崇陽、湖南平江、江西武寧等地。這樣的“合同”共計三百多個,至今個個有效,代代忠實履行。除非立信人已絕,凡有后代的,幾乎家家熱忱接戲。演出之前,都要虔誠拜謁余太公,香火燃燒,鞭炮齊鳴。因為分布太散,距離遙遠,余家一個班子不可能在一年內(nèi)家家演完,只得與各位立信人約定,“每年”改為“每兩年”,就這樣,他們從1981年起,每年演出都在兩百場以上,至今不衰。

我翻閱著這些古代的“合同”,心中滿是感慨。一直以來,好像很多人對西方的“契約制”推崇備至,似乎中國是個不懂契約的國家。其實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契約就是一個“信”字。信守約定,誠信待人,既是儒家的一貫訓導,也是儒釋道“三教合一”之后形成的傳統(tǒng)文化核心內(nèi)容之一,并且早已成為民族的道德規(guī)范。如果說“季札掛劍”只因自己的心中許諾便執(zhí)著踐約,顯得有些難以理喻的感動的話,那么“尾生抱柱”的信守愛情約定,就堅定得有些叫人瞠目結(jié)舌了。歷史上諸如此類的故事是否屬實姑且不必計較,起碼說明我們祖先對“誠信”二字是看得無比重要的。民間的“一諾千金”“許神成愿,許錢成債,許人一物,千金不移”等俚語俗話,幾千年都在訓教傳承。眼下這些民間的立約,我粗算了一下,都已過了十五六代了。這么多代的后人,仍是這樣忠誠地履行著祖上的約定,而且還在生生不息,代代傳承,他們究竟為的是什么?毋庸諱言,古老的寧河戲,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已經(jīng)沒有多少吸引力了,以至于春林班、鳳舞班在演出中,不得不在正戲的前后,加進一些現(xiàn)代歌舞,以吸引觀眾。但立信人的后代還是毫無怨倦之意,還在虔誠地接戲看戲,為的不就是那一紙“永年”合同,那一份祖上留下的忠實信守嗎?

只是近幾十年來,“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的盛行,才使得構(gòu)筑了幾千年的誠信“長城”轟然倒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被破壞得慘不忍睹。

誠信至上,正是家里的瑰寶;金錢至上,才是外來的糟粕。這一黑白分明的道理,是到了國人應(yīng)該明白的時候了!

寧河戲從魏晉時的儺舞發(fā)端,到清初從徽班中吸收吹腔、昆腔,從漢劇中吸收西皮,從宜黃戲中吸收二犯,兼收民間小調(diào),遂以漢劇皮黃為基礎(chǔ),結(jié)合高腔、二犯等,設(shè)計出悠揚高亢、低回婉轉(zhuǎn)的唱腔,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戲劇。同時在以北方方言為主的基礎(chǔ)上,糅合進幕阜山當?shù)胤窖?,使念白富有美感。伴隨唱念做打,還有許多表現(xiàn)技巧令人驚嘆。比如表演騎馬,演員有時不用馬鞭,僅以蟒袍前擺作馬頭,后擺作馬尾,生動地表演騎馬上嶺下坡及行走奔跑之狀。寧河戲亦有“變臉”,但與川劇變臉不同,川劇是要戴上面具的,而寧河戲則不需面具,別有高超技能。在《劈山救母》一劇中,楊戩從人到神的轉(zhuǎn)變,就采用了高難度的變臉技巧:預(yù)先在鞋尖上用油彩畫上一只眼睛,在手中的碗里撒上粉末,表演時一個正面踢腿,就把眼睛印上了額頭;對著碗里一吹氣,粉末便粘在了臉上,于是一個眉清目秀的白臉少年,頃刻間變成了三只眼的紅臉二郎神。這一切均在一場戲中完成,這在其他劇種中甚為鮮見,沒有過硬的功夫也是難以辦到的。寧河戲生、旦、凈、丑文武兼具,唱念做打完整成套,劇目多達四千余種,可見其兼收并蓄、包容大度的氣概何等非凡。這一處于山區(qū)的僻壤之縣,能開創(chuàng)出流傳千載、經(jīng)久不息的劇種,居于江西七大劇種之列,不能不令我等山人為之驕傲和自豪!

《大登殿》是一出熱鬧戲,人物多,角色全,舞臺上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青衣的婉轉(zhuǎn),老旦的鏗鏘,小生的激越,老生的悠揚,都是那么聲情并茂,酣暢淋漓。尤其是花臉出場,響板驟起,胡琴緊拉,一聲高腔,震驚四座,贏得滿堂喝彩。我忽然感到,此時此刻,我已進入歷史隧道,置身于千百年前。這古老的祠堂,這滿堂的雕刻,都慨然復(fù)活了,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竟都幻化成一個個觀眾,坐在祠堂里,坐在我的身邊。我也一樣,頭戴瓜皮帽,身穿長袍馬褂,抑或頭戴紫金冠,身穿大襟袍,袖子里掏出一把折扇,扇子上是唐伯虎的山水,抑或鄭板橋的花草,還有那超然世外的“難得糊涂”字樣。我和著胡琴響板的節(jié)奏,沉浸在抑揚頓挫的詠嘆中,手敲桌面,搖頭晃腦,一時間物我俱無了。

面 子

酒杯里正在斟酒。酒是白酒,高度的,當?shù)氐钠放啤吧焦热?,很清澈,很香。斟酒的技術(shù)也很高,青花瓷的酒壺,長長的流線型的壺嘴,在斟酒者的手上上下飛舞著,頗有點“鳳凰三點頭”的味道,斟到杯口處,我分明看到那酒在一滴一滴地滴入酒杯,裝滿酒杯又不溢出,真真叫人嘆為觀止。

斟酒者一杯接一杯地斟著,我的眼睛便也一杯接一杯地看著,竟然看得出神。那些酒滴在光的映照下,像極了一顆顆珍珠,一個一個地往酒杯里掉落。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么個幻覺,而且那酒滴入杯時清脆細微的聲音,進入我的耳朵里時,還時不時地變成了“哐”的一聲,有點震得人發(fā)蒙。這聲音愈發(fā)加深了“珍珠酒滴”的印象,愈發(fā)教我確認,這酒是有多么貴重。

剛才,就是剛才,我們這些來自男方的“上客”們,被女方親屬迎進客廳,落座之后,準新娘就端來了一盤熱氣騰騰的修水茶,一人一碗。接到手上,屋子里便響起一片吹湯嗦水的聲音。最后一碗端到準新郎——我表侄面前時,表侄一手接茶,一手把一捆鈔票放到茶盤里,不料那捆鈔票太重,準新娘猝不及防,沒有端住,茶盤“哐”的一聲掉落地上,眾人發(fā)出一片笑聲。

我聞聲一看,卻笑不出來,因為我看到那捆鈔票大得驚人,難怪準新娘會失手掉落。我知道那是壓茶盤的禮金,便悄悄問表弟數(shù)額多少,表弟伸出兩個手指頭?!岸f?”我使勁用牙齒咬住拼命往外伸的舌頭,瞪大了驚恐的眼睛。

于是那“哐”的一聲,便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于是酒桌上新親家招待我們的每一滴酒,也就變成了貴重的珍珠。可那些“珍珠”喝進嘴里,我總感到已經(jīng)變味,究竟變成了什么味道,我還一時難以品出,好像五味雜陳,好像苦多于甘。

“壓茶盤”本是幕阜山區(qū)的一個風俗,是從前男女相親的一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幕阜山區(qū),稱呼青少年男女,也和稱呼小孩一樣,男的稱“崽哩”,女的稱“姑哩”。當媒人提親之后,男方崽哩就要在約定的時間,在父親和媒人的陪同下,到女方家里相親。因為在此之前,男女雙方一般都是素不相識的,整個相親的成敗便全在三杯茶中。第一杯是待客茶,由姑哩端出。實際上這是考驗雙方眼力和思辨力的關(guān)鍵一刻,就在這遞茶接茶的一瞬間,男女雙方便要判斷是否中意。如姑哩不喜歡崽哩,下一杯茶便由女方的一個女眷端出,男方喝完走路。如姑哩將第二杯茶端了出來,則表明她已相中,就看崽哩了。如崽哩不接茶,說明他不喜歡姑哩,男方的人也是喝完走路。如崽哩接過了茶,則表明他已相中,于是姑哩再端出第三杯茶。男方父親在接過第三杯茶時,會把一個紅包放在茶盤里,作為相親成功的一個喜慶標志。雙方家人和媒人皆大歡喜,開始商談到男方看門房、吃定庚飯以及婚禮喜酒等諸多事宜。這便是“壓茶盤”的本意。那個紅包里的錢是不多的,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一般在五至十元。就是結(jié)婚的彩禮也并不太重,一般以實物為主,如男方要給女方做多少件首飾、打多少箱柜家什等,女方也要做多少衣被陪嫁。那時流行的說法是:“上等之人賠錢嫁女,中等之人以毛縛毛,下等之人賺錢嫁女?!迸郊彝ゲ皇鞘掷щy,是不會收太重的禮金的。

我一杯接一杯地喝著這壓茶盤的酒,腦子里總是浮現(xiàn)出以前婚禮的情景,品味那時候的古老和純真。

時過境遷,“壓茶盤”早已經(jīng)有了新的含義。當然相親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事兒,幾乎每對男女都是談戀愛談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不少還是姑哩挺著大肚子的時候,再來走這么一個程序的。走程序的目的,也成了收付壓茶盤的禮金,與“相親”的本義相去甚遠了。那禮金的數(shù)額,可說是一路飆升,普遍已高達十萬至二十萬元,甚至更多。這叫一個窮鄉(xiāng)僻壤的農(nóng)民家庭如何承受得起?然而此風一刮,誰也擋不住,誰也輸不起這個面子。手頭寬裕些的,還想擺擺臉,便往上加碼,把茶盤越壓越沉。

酒剛斟滿,第一個炒菜便端了上來,酒宴宣告開臺。

社會的發(fā)展真有意思,對于某件事物,有時幾百年上千年都一成不變,有時才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就變了個天翻地覆。比如這幕阜山區(qū)的酒席,原來一直沿用著在家里辦的慣例,當然一切都是主人自己操作,然后請來親戚鄰居們幫忙,反正都是族群一大家,都是你幫我我?guī)湍悖l家的紅白喜事都是熱情似火地主動參與,不請也會自來。酒席擺在大屋堂上,從祖宗牌位前開始,一次十幾桌,直擺到耳巷邊上,滿是家族和睦的氛圍??傻搅?1世紀初,卻出現(xiàn)了一種辦酒席的專業(yè)團隊,上門提供服務(wù),你只要準備好食材,然后一切都由他們操辦,就連飯桌凳子、瓢盆碗筷等吃喝工具,全由他們提供,主人只需付費即可。我有時回鄉(xiāng)碰到了,禁不住為市場經(jīng)濟的無孔不入所折服,卻也不得不點頭稱贊,因為這樣既保持了傳統(tǒng)的擺酒風味,又節(jié)省了自家人手,畢竟許多村莊的崽姑哩都已外出打工,平時找不到幫手,即便是年節(jié)他們回鄉(xiāng),也是做客似的,待不了幾天就走,也做不了什么事。這樣請一個團隊進來,事情就簡單多了,無非付錢了事!不想才過了十來年時間,現(xiàn)在的情況又有了變化。山鄉(xiāng)的小鎮(zhèn)上陡然出現(xiàn)了好幾家酒店,牌子叫得響當當,什么“黃龍山迎賓館”“汨羅江大酒店”等等。山里人學著城里的樣,辦喜事都到鎮(zhèn)上預(yù)訂酒席,若是婚宴,還要請來婚慶公司舉辦婚禮。主人家是省事了,可那氣氛也就變味了,沒有了祖?zhèn)魑萦?,見不到神臺牌位,就連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也被轉(zhuǎn)盤圓桌取代,當然更看不到親戚排行打躬作揖的場景,聽不見“東手一席:尊姻翁某某大人……”之類的牽席唱詞聲,總覺得有種失落感,場面令人陌生。

不過我表侄的這次壓茶盤,對方還是把酒席擺在自家屋里,因為客人不多,僅擺了六桌。酒席的吃法也還是沿用了老習慣:斟酒之后上菜,菜是一碗接一碗上的(不能用盤子,古訓有云,用盤子是給叫花子吃的)。第一碗是海帶,意為結(jié)親牽手,歡樂和諧。然后有十五六碗葷素輪番端上,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味菜:葷的有燉土雞、紅燒肉、炒肝片、炒腰花、燒肥腸、燉豬肚等;素的有鮮時蔬、干竹筍、干豆角、薯粉皮等;還有葷素相間、獨具特色的大哨子;最后一碗是魚,說明有吃有余,或叫年年有余??腿顺缘酱藭r已經(jīng)酒足飯飽了,魚上來后一般不動筷子,只在主人一聲“來來來,請用請用”的客氣招呼下,他們才扶起筷子示意一下,點到為止。

不知怎的,我喝著那酒總不是滋味,腦子里總是浮現(xiàn)出那捆沉重的鈔票,那壓得茶盤“哐”一聲的響聲,不時在敲擊我的心房。我抬眼看看下手桌上的表侄,他倒無憂無慮得很,邊吃著菜邊與身旁的準老婆調(diào)情,真是剛碰著火花的一堆干柴,無時無刻不在旺盛地燃燒。他們似乎還沉浸在昨晚的翻云覆雨之中,黏糊得不像樣,兩人右手握筷,左手還在桌沿下面抓著戲耍,眼里流溢著滿滿的曖昧。不過那姑哩長得還真不賴,瓜子臉形,雙眼皮大眼,高鼻梁,翹嘴角,一笑倆酒窩,人見人愛,難怪會把我表侄迷倒。我再瞧一眼身邊的表弟,發(fā)現(xiàn)他此時倒有一股子驕傲勁兒,身板筆正,昂首挺胸,瞇眼微笑,滿臉紅光。他不時舉起酒杯,應(yīng)和著新老親戚的敬意,謙恭地表達著自己的分量。我忽然對他憐憫起來,要知道一個靠打工賺點血汗錢的農(nóng)民,那捆壓茶盤的幾十萬禮金,早已把他的腰壓彎了,他的驕傲、自豪,都不過是自以為不比別人少,爭了口氣、掙到了面子而已!

我真的很無奈。面子,這一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觀念,幾千年了,至今還壓得多少人喘不過氣來!

酒席仍在進行,酒桌上氣氛正濃,人們的情緒被酒一點燃,話便也多了起來,聲音也一個比一個高。我發(fā)現(xiàn)往往這種時候,話題總是纏繞在“面子”二字上,從互問情況到互相感嘆,再到互相吹捧,看似謙虛禮讓,實則暗中較勁,并且說著說著就進入了喝酒的狀態(tài),一些要面子的男人來回敬酒,爭比酒量,祖堂上開始鬧哄哄起來。

現(xiàn)如今,山鄉(xiāng)里喝酒的機會還真不少,我每次回鄉(xiāng)省親,總會遇到有親鄰們操辦請客擺酒。蓋了新房的,要請“過屋酒”;子女結(jié)婚的,除去壓茶盤酒,男方要請“定庚酒”“婚慶酒”,女方要請“起嫁圓”;孩子考上了大學的,即便是個大專中專,也要請“升學酒”;生了小孩的,要請“三朝酒”“彌月酒”“周歲酒”;老人過整歲的,從五十開始,就要每十年請一回“長壽酒”……當然,凡受請者必要隨禮,請酒的總要先下請柬,到了吃酒之時,就會專設(shè)一間“禮房”,安排專人收禮,還要登記造冊,以備還禮之需。

面對“面子”萬象,人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學者把這歸納為面子文化,當然有其道理。因為面子問題確屬中國特色,古往今來,雖說有些面子是要的,是非講不可的,但多數(shù)都是虛榮心作怪,得不償失,為了面子而自討苦吃,甚至可能害己害人。愛面子或講面子再往前一步,便是“擺臉”了。翻開歷史,發(fā)現(xiàn)擺臉的事兒還真不少?!缎α謴V記》中的“引避”,說的就是:“有勢利者,每出逢冠蓋,必引避。同行者問其故,答曰:‘舍親?!北劝還阿Q。民間此等擺臉者不少,而官場就更多了。廉頗老將三攔藺相如,要“羞辱于他”,差點因面子誤國;寇準慶壽擺臉,極盡奢華,導致保姆劉媽媽展畫罷宴;翼王石達開為小兒子慶賀“三朝”,竟在強渡大渡河的危急關(guān)頭大擺宴席,以致錯過時機,導致全軍覆沒。擺臉擺到極致的,恐怕要數(shù)慈禧太后了。為了籌備慶賀她的六十歲生日慶典,竟敢挪用巨額海軍經(jīng)費修頤和園,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戶部奏請暫停頤和園工程,節(jié)省開支移作軍費,慈禧太后大怒:“如果連我的生日都辦寒磣了,不但我的面子,朝廷的面子也沒地方擱!又怎么體現(xiàn)我大清國河清海晏、國泰民安?”孰料這一擺,不僅面子給擺丟了,還給泱泱中華蒙上了恥辱。

每每聯(lián)想到這些,心里總有種莫名的愁緒,難以排解。其實當今何止在幕阜山區(qū),為掙面子的負面影響在華夏大地何處沒有?近期聽說有地方政府進行干預(yù),如結(jié)婚禮金不得超過多少,違者受罰等等。這樣的做法未必能長久奏效,改變一個習俗,光靠行政干預(yù)是不行的,需要從轉(zhuǎn)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等方面綜合治理。有個笑話,頗能給人啟發(fā):說有一男,問準丈母娘要多少禮金,答曰十萬元,男子慷慨應(yīng)允,說給二十萬,不過要分期付款,首付兩萬。丈母娘聞之大喜,急忙答應(yīng)?;楹竽凶又覍嵚募s,每月付五千,致使家庭經(jīng)濟十分緊張,妻子被逼無奈,跑到娘家向母親訴苦,不僅分期付款一筆勾銷,還把首付悉數(shù)退還??此坪眯?,深究一下,卻有奧妙,思維、理念的更新,才是釜底抽薪的辦法。

壓茶盤因是幕阜山區(qū)結(jié)婚程序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相對簡單些,吃完酒宴就結(jié)束了。我隨了“上客”隊伍,走出新親戚的家門,不禁呼出一口粗氣,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抬頭看天,天上沒有一絲云彩,正是初夏時節(jié),炙熱的太陽光直射下來,曬得臉上火辣辣的。

【朱法元,1955年出生于江西修水,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從軍,從政三十年后歸于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文藝》《散文海外版》《百花洲》等處發(fā)表作品200余萬字。著有散文集、詩集10部,其中《沉靜的山歌》獲第四屆冰心散文獎、第三屆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提名獎。多篇作品入選全國各地中小學教輔和試卷題?!?/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