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视频在线,93看片淫黄大片一级,久久久一级黄色片,wwwjizz国产,日本三级福利片,国产精品九九九九,国产一区美女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生態(tài)美
來源:長江日報 | 陳倉  2025年10月14日07:32

前往九江的路上,我一直仔細地琢磨著,在這里談論生態(tài)文學,到底應該談論什么呢?其實,我是第一次來九江,我和九江之間曾有一段感情,那段感情之所以回憶起來如此美好,因為那段感情是原生態(tài)的。

據(jù)資料顯示,九江應該是田園詩的發(fā)祥地,是山水詩的發(fā)源地,田園詩和山水詩的核心,歌詠的其實就是生態(tài)美。我一踏上這片土地就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歲月的清洗和時光的淘汰,我依然可以背誦的幾首詩,大多數(shù)和九江有關(guān),比如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比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比如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幾首詩都是寫廬山的,等我真正登上了廬山,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是一夢千年,鳥語、花香、溪流、飛瀑、綠樹、芳草,詩人們所描述的“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的情境依然存在,讓我們體會到了生活在古詩詞里的那種美妙。所以,我認為生態(tài)文學真正的價值,其實并不在文字表面,也不在各種各樣的修辭,而是原生態(tài)地存在于綠水青山之中。

比如無論投宿何處,窗外總有一群鳥兒,它們沒有什么文字,但是它們叫成一片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天就亮了,太陽就出來了,有一股生氣撲面而來;比如漫步在廬山之上,發(fā)現(xiàn)總有一棵棵樹,它們也不懂任何修辭,但是它們隨著風輕輕搖晃,便長出了一樹的葉子,有些樹還開出了一樹的花,就能感受到它們的美滌蕩人心。

自然美,也就是生態(tài)美,在九江是處處可見可感的。比如第一天晚上住在濂溪區(qū),大家吃完了晚飯去院子里散步,發(fā)現(xiàn)寬闊的草坪上亮晶晶一片。你如果不仔細辨別,會以為是散落在草叢中的鉆石。我彎腰去撿,不想?yún)s打濕了我的手,頓時有一種破碎的清涼襲遍全身。

原來是剛剛下過了雨,雖然雨過天晴,但是密密麻麻的露水仍然依依不舍地停留在草尖,或者說是每一根草都緊緊地抱著一顆鉆石。在這樣的大地上漫步,是柔軟的,是輕松的,更是清新的。

如果順著露水反射出來的光亮抬起頭看看天空,你會發(fā)現(xiàn)一輪毛茸茸的、濕漉漉的月亮,正在把大地上不忍離去的每一滴露水點亮,或者說是每一滴不忍離去的露水都抱著一個月亮。

再走幾步,會遇到一塊告示牌,提醒我們會有蛇出沒,請大家注意防范。我并未因此感到恐懼,反而有一種好奇,因為蛇出沒的地方,是有靈氣的,甚至是有仙氣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談論生態(tài)文學或者文學生態(tài)的時候,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我的家鄉(xiāng)是陜西秦嶺山中的一個自然村落,我們村子里的人,尤其是我的父輩,大多數(shù)是文盲,村子里沒有任何工業(yè),現(xiàn)在還不通班車,至今沒有4G信號,完全過著一種原生態(tài)的生活。

不像“九派尋陽郡,分明似畫圖”的九江,有廬山,1500余位文人墨客爭相登臨;有修水,出了詩書雙絕的黃庭堅和陳寅恪這樣的大師;有西海,那里大大小小的島有8000多個。在九江,名人故居、摩崖石刻、千年古街,可謂是星羅棋布。

而我們那里,沒有任何能夠代表文化的東西,唯一有點文化的只有最近幾年才興起的墓碑。不過,墓碑上沒有墓志銘,沒有標注身份地位,只有名字和生卒年月。即使如此,我們常去祭拜自己死去的親人,也不管這些親人有沒有保佑我們的法力。

當然,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去拜自然界的一座山、一塊石頭和一棵樹。比如,我的表弟把他家門前的一塊巨石認成了干爹,我的外甥女把寺廟門口的一棵柏樹認成了干媽,逢年過節(jié)要去祭拜,以求它們保佑自己平平安安;比如,我們普遍把村子里的一棵松樹當成了神,這棵松樹長在我家背后的懸崖上,它是我們村子里最大的一棵樹,之所以活得如此之久,可能因為是一棵歪脖子樹,不能當梁做柱,也不能劈柴燒火。

我們那里有一條河,很小,沒有名字,所以長不出大魚,但是我們喜歡到河里摸魚,從石板底下摸到小魚秧子以后,我們并不拿回家燒湯吃肉,而是在河邊挖一個水坑,把魚放在水坑里養(yǎng)上幾天,最后再把它們一一放生。當時,我常常要餓肚子,吃了上頓無下頓。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們吃樹皮草根,吃糠喝粥,但是為什么不吃魚呢?

在修水,我重復了一次類似的游戲,那是夜游修河的時候,在迷離的夜色中,有幾條魚縱身一躍,竟然跳上了我們的船。也許,魚兒被人們歡樂的氣氛所感染,想體驗一下劃著船穿過修河的生活。

這多像人魚之間的“濠梁之辯”——人們羨慕魚兒能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水中,而魚兒卻羨慕著人們能悠閑地蕩著輕舟。但是,魚兒萬萬沒有想到,離開水的日子并不好過。它們在船板上舞蹈著,或者說是苦苦地掙扎著,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地發(fā)出了銀色的光芒。我們見到活蹦亂跳的魚兒,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如何去吃它們,也不是嫌棄它們太小了,而是它們生活的河水那么清澈,讓我們體會到了它們離開水之后的難過。

因為有了小時候的經(jīng)歷,我趕緊提議將它們放生。我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有人就小心翼翼地逮住它們,把它們放回了清清凌凌的河中。直到下船的時候,有人還擔心地問:“它們游走了吧?”有人就回答:“它們歡快地游走了?!?/p>

我們老家那里不吃魚,其實也不吃狗和蛇,后來我問過大人,大人告訴我,狗可以看到人的魂,蛇屬于祥瑞之物,所以不能隨便屠殺。至于魚,大人沒有說出所以然,我估計是因為我們那里的河水,都是從石頭縫里憋出來的,這些魚不知道從何而來,也不知道去了何方,反正冬天河水一干,它們就不見了,春天河水一漲,它們又冒出來了,所以總覺得這些自然的東西都是上天派來的。

我過去總以為,我們的村子是沒有文化的,甚至是沒有信仰的。但是慢慢地我就不再這么認為了,我認為我們拜山拜樹拜石頭,不吃魚不吃蛇不吃狗,而且放生魚敬畏蛇善待狗,這就是我們的生態(tài)觀,也是我們的價值觀,通俗地說就叫作信仰。

我們的信仰和審美一樣,是“天然”地存在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之中的。我查了一下“天然”的定義,意思是“不經(jīng)人力干預”,而文化恰恰就是人類干預世界所積累下來的。我認為,神、佛或者仙,只會在僻靜的地方降臨,或者說是在天然的地方降臨,因為神、佛或者仙本身就是天然的,是帶著天意的,它們降臨的時候是不能受到任何干擾的。

正因為我們村,方圓的山山水水,還有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鄉(xiāng)親,完全處于一種天然的狀態(tài),所以看似沒有神、佛或者仙,其實神、佛或者仙是天然存在于一枝一葉一山一水之中的。看似是沒有文化和信仰的,其實文化和信仰是天然存在于人間煙火之中的。

我又想到了我的小說成名作《父親進城》,當時,我?guī)е业母赣H。父親是文盲,他沒有在城里過過夜,也沒有使用過手機這樣的產(chǎn)品,他可以說是一個原生態(tài)的人。我?guī)麉⒂^博物館的時候,我看到一個金碗就告訴他,金碗是唐朝的,如今價值三千萬,父親卻說:“再值錢能用來吃飯嗎?不能用來吃飯那還叫碗嗎?”登東方明珠的時候,我炫耀地告訴他,東方明珠有多么多么高,父親卻說:“再高有我們家的山高嗎?”我?guī)タ春#艺f海大吧?我告訴他,他的洗臉水,他流的淚水,還有門前無名小河里的水,順著丹江、漢江、長江,當然還要經(jīng)過九江,這么一路流下來,終于流到了海里。父親說,海再大,也是從我們那里流過來的。

你可以說我的父親沒有文化,也可以說我的父親沒有見識,但是他的話還原了萬事萬物的本質(zhì),因為他像一只鳥一棵樹一樣,他的經(jīng)歷、他的想法、他的目光、他說的話,沒有任何改造,沒有任何雕琢,沒有任何粉飾,都是原生態(tài)的存在。而我們這些受過現(xiàn)代文明洗禮的所謂的文化人,多數(shù)時候?qū)θf事萬物的定義,其實是被改造過的,甚至是被扭曲過的,已經(jīng)偏離了萬事萬物的本質(zhì)。我們很多時候所用的修辭,都是通過所謂的技術(shù),或者說是固有的審美理論,對世界進行的某種程度的曲解。

總之,生態(tài)文學、文學生態(tài),是相輔相成的,需要運用原生態(tài)的表現(xiàn)手法,反映一個原生態(tài)的世界。我總是強調(diào),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尤其是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更需要如此。在“江西生態(tài)文學周”期間,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宣傳教育司與中國作家協(xié)會社會聯(lián)絡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2024年度生態(tài)文學推薦書目,包括阿來的《去有風的曠野》等生態(tài)文學作品。這些優(yōu)秀的生態(tài)文學作家為了觀察一條河一只鳥一朵花,可以在野外生活幾個月,蹲守幾個通宵,這樣的作品其實就是活出來的。

明朝陳繼儒在《太平清話》中列出了二十四種文人的雅趣,其實就是和自然生態(tài)通靈的方法:焚香、候月、聽雨、澆花、經(jīng)行、晏坐、翻經(jīng)、看山、喂鶴……這都是在營造一種氛圍,讓我們進入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我覺得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的寫作就是“本色出演”,就是“原生態(tài)呈現(xiàn)”,就是正在通靈的一種過程。

靈,當然是靈魂的靈,神靈的靈,靈氣的靈。這是天地人三界之中,通行無阻的一種物質(zhì),是人和自然通用的一種語言。生態(tài)和文學,生態(tài)文學和讀者,不都是通靈的關(guān)系嗎?不都是一個通靈的過程嗎?

這樣的體驗是AI永遠無法替代的,因為AI生來是一個殘疾的孩子,它不瞎,可以看到顏色;它不聾,可以聽到聲音;它不啞,可以用嘴巴說話。但是它沒有嗅覺和味覺,聞不到世界的氣息,嘗不到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