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際青春詩會(中國—拉美國家專場)詩歌座談會在京舉行
會議現(xiàn)場
9月19日,2025國際青春詩會(中國—拉美國家專場)詩歌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孫業(yè)禮,中國作協(xié)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陜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大光,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邱華棟,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李一鳴、何向陽,以及來自拉美15個國家的40位青年詩人與37位中國青年詩人出席座談會。
張宏森在主持時說,中國作協(xié)與陜西省委宣傳部聯(lián)合舉辦2025國際青春詩會(中國—拉美國家專場),旨在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以詩歌交流推動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助力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來自拉美15個國家的青年詩人與中國詩人相聚西安與北京,以詩為橋,共話友誼。舉行此次座談會,就是為了進一步增進了解,交流詩歌創(chuàng)作心得。
張宏森表示,詩歌是我們各自文明中的藝術(shù)瑰寶,它是屬于個人的、民族的,也是屬于全世界的,是古老的,更是年輕的。青年詩人是推動詩歌發(fā)展的生力軍,他們不斷探索新的詩歌語言、新的表現(xiàn)形式和新的審美風尚,用詩歌記錄我們的時代和生活。今天,拉美詩人和中國詩人們跨越山海在此相聚,讓我們共同的未來更加清晰、具體、可感,更加令人期待。
座談會上,巴勃羅·卡查季安(阿根廷)、本杰明·查韋斯(玻利維亞)、雷南·奈爾伯格(巴西)、維多利亞·拉米雷斯·曼西莉亞(智利)、亨利·亞歷山大·戈麥斯(哥倫比亞)、吉賽爾·露西亞·納瓦羅(古巴)、埃內(nèi)斯托·卡里翁(厄瓜多爾)、勞里·克里斯蒂娜·加西亞·杜埃尼亞斯(薩爾瓦多)、卡洛斯·奧多涅斯(洪都拉斯)、馬努艾爾·夸烏特勒(墨西哥)、哈維爾·阿爾瓦拉多(巴拿馬)、尼爾頓·桑蒂亞哥(秘魯)、泰伊斯·埃斯派拉特·烏雷尼亞(多米尼加)、奧拉西奧·卡瓦洛(烏拉圭)、因迪拉·卡爾皮奧·奧利沃(委內(nèi)瑞拉)、張慧君(中國)等詩人代表先后發(fā)言,分享了各自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學觀點。大家表示,此次中國之行讓他們近距離領(lǐng)略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迷人魅力,深刻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坦誠友好、中國社會的澎湃活力。從古都新貌的西安,到巍峨詩意的秦嶺,再到繁華古韻的北京,這些獨特的文化景觀都深刻觸動了他們的心靈,也為今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的靈感。此次國際青春詩會通過詩歌朗誦、對話交流、唱酬互動等活動,讓詩歌跨山越海,發(fā)出“文明的回響”,將遠隔重洋的人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增進了拉美與中國之間的相互理解,也為構(gòu)建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貢獻了力量。
大家談到,詩歌作為一種跨越語言與地域的藝術(shù)形式,具有打破文化隔閡、凝聚不同文明精髓的強大力量,傳遞出人類共通的情感與價值觀,讓心靈在詩意的交流中相互理解與持續(xù)共鳴。詩歌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讓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在詩意盎然的世界找到共同的語言。通過詩歌,大家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似之處,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彼此的差異。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機會,通過詩歌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讓不同文明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詩人們也愿進一步加強詩歌創(chuàng)作,持續(xù)深化交流對話,為中拉友誼注入更加堅實的活力,為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宣部辦公廳主任薛松巖、文藝局局長陳名杰、國際傳播局局長陳大為、國際聯(lián)絡局局長操曉理,中宣部對外推廣局副局長邢慧娜、辦公廳副主任徐紅川、國際聯(lián)絡局副局長白曉明,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霍志靜,中國作協(xié)辦公廳主任劉秀娟、外聯(lián)部主任張洪斌,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王軍,《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北京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新明,陜西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單紅,北京語言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孫新堂等參加座談會。
了解新時代的中國文學
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捐贈簽名作品后合影留念
座談會前,詩人們走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共同參觀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展及作家書房展,并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捐贈了簽名書籍和手稿。
攝影: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