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2025年第4期 | 駱家:樹頂搖晃
澳門灰
這個季節(jié),候鳥已離開澳門碼頭
除了植物和活躍的流浪貓
和久候不遇的雨水,天空
一直不忘重復(fù)單調(diào)純正的灰
這種灰也吹到傳教士馬禮遜1洞口
皈依的頑石陪你。一座灰色青銅半身像
不屈的卷發(fā)與濃密的絡(luò)腮胡
相信是你盛年傳教的樣子
灰還蔓延到葡國流放詩人的墓碑
蔓延至半地下室里,曼德爾施塔姆共鳴
他對賈梅士2和李白的回憶
該拿怎樣的文字紀(jì)念抑或忘卻放逐
“我冷。透骨的春天……”
詩很短,有人還讀了俄文和“春驚時分”3
這春“灰”與傳教和詩并無不同
卻不敵基金會門前抖空竹少年的忘我
注1: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英國人,是西方派到中國大陸第一位基督新教傳教士。馬禮遜編輯出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英漢字典——《華英字典》,第一個把《圣經(jīng)》譯成中文,在澳門開辦了第一個中西醫(yī)合作的診所。
注2:賈梅士(Luis de Camoes,1524?—1580),16世紀(jì)葡國詩人,流放澳門兩年,完成長詩《葡國魂》最后部分。葡國將其祭日6月10日定為葡萄牙國慶日。
注3:駱家的一首詩名。
法朵1
——給姚風(fēng)
臺上,他們不止一人
聚光燈下演奏者孤獨(dú)凸顯
命運(yùn)在十二根弦與指間跳躍
無法預(yù)料每一次的劇情發(fā)展
多像浪者從南往北遷居
所有舊物等你話別
揮不去渴望與悲傷。你就是
庇山耶、佩索阿、安德拉德
注1:法朵(Fado),意為“命運(yùn)”“宿命”,起源于葡萄牙里斯本一種混合詩歌與音樂的表演。
錫林浩特平頂山
山頂像一條直線
一開始以為是某種堤壩
夕陽從對面平掃
仿佛無數(shù)把利刃寒光閃射
巨大的軀體平躺在那里
已沒有一聲呼喊
風(fēng)使勁吹。有人固執(zhí)地設(shè)想
一旦平頂山立起
要賣掉的馬沒有自己的名字
草原上東游西蕩
沒遇到一個真正的本地牧民
(他們在草原深處)
因此問到的人都不知道
草原的草叫什么名字
好像昨天在巴彥呼舒敖包
過路歇腳時
遇到一位拉著兩匹馬的兄弟
車斗里那匹小母馬膝蓋骨被大馬咬傷
傷得很嚴(yán)重
以至于她也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六月八號從東烏珠穆沁旗
驅(qū)車到阿爾山四百公里的路上
不知為何
一直惦記受傷的無名小母馬
馬主人喜歡的馬才有自己的名字
“這匹馬受傷,就不需要名”
離開的時候
還聽到主人嘟囔一句
“三千元有人買,就賣?!?/p>
他們不怕苦,但不該承受那么多
快樂總是簡單又少
譬如高速路收費(fèi)相對輕松、穩(wěn)定
他們快樂的表情顯露無遺
他們說話客氣地使用工作語言
偶爾遇到特別不耐煩不怎么會說話者
我會瞅空多瞄他(她)一眼
道一聲無差別的“謝謝”
錫林浩特貝子廟門口賣唱的一位
殘障青年讓我看到眾生苦
其實(shí)他們只需一點(diǎn)簡單的快樂
譬如,烏蘇浪子湖邊捉到一條魚
他們不怕苦,但不該承受
那么多沒有仁慈的苦
比草還多的,是草原上的苦
草原
羊群
馬群
牛群
駱駝群
與柔軟的草一樣柔軟的生命
蚊群
蛾群
蒼蠅群
比飛鳥更多的螟蟲結(jié)伙
草原上的清道夫,草不會躲你
草原安靜
草原干凈
草原的草兒啊
磕不完的頭
十里河
每到下午,吐六十八個水泡泡
是黃花魚喜歡干的事情
果然擇日不如撞日。愣頭青
酒過三巡唱了段西廂殘記
星期三游泳高手不多。故意放水
去能去的拐角發(fā)傳單任務(wù)沉重
熟諳春夏必備。傘跟布拖鞋和好
時間沒個正經(jīng)頭緒,你以為是
周五真不能閑著。抽屜柜別太深
到七月,海棠沒熟。等南方寄黃皮
根據(jù)喬叟寫的改編故事去了趟舊世紀(jì)
海邊不見牧羊人,城堡不見騎士
錫林郭勒發(fā)一個雞毛信文件袋,托夢
同城咨詢,為什么意思正好相反
七月的樹頂搖晃
十一點(diǎn),荒野紅茶
還沒喝一杯。七月?lián)u晃著
葉子的絕望不停
從二十一樓窗口,能看到
街景不規(guī)則一角發(fā)亮
發(fā)現(xiàn)世界一直都在光影里晃
陽光下。北美楓葉、楊樹混種
車流和人穿行
熱風(fēng)的聯(lián)系方式不變
云海里,依稀看到老父親
和老母親顫巍巍飄過來,一前一后
說的話,一句聽不清
【作者簡介:駱家,詩人、譯者。出版詩集《驛》《青皮林》《學(xué)會愛再死去》《無聲喧嘩》四部,譯著塔比澤詩選《奧爾皮里的秋天》、屠格涅夫中篇小說集《初戀》《春潮》、俄羅斯詩人根·艾基《曠野-孿生子 艾基詩集》和艾基文集《隔空對談》等多部。居北京?!?/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