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東:魯迅從未遠離
9月9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魯迅和我們的時代”主題講座上,學者許子東攜新書《重讀魯迅》亮相,進行了一場關于魯迅思想與當代社會的深度對話。本次講座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汲傳波主持。
講座伊始,許子東教授以一個頗具反諷意味的現(xiàn)象切入:魯迅的當代存在感,竟更多依附于符號消費。他提到,魯迅抽煙的圖像因“投訴”事件引發(fā)全網(wǎng)流量暴增,遠超全年魯迅研究學術(shù)討論;上海書展最暢銷的“魯迅周邊”竟是一件紫色毛衣背心,盡管魯迅原貌中“把背心系在褲帶里”的穿著被指“老土”。這種對魯迅形象的“輕量化”消費,與書店中《魯迅全集》難覓蹤跡、僅?!秴群啊贰夺葆濉返壬贁?shù)作品形成鮮明對比。
“所有人都看到中國的變化,唯有魯迅看到中國的不變?!痹S子東以此概括其重讀魯迅的核心發(fā)現(xiàn)。他強調(diào),自己此次“重讀”主要聚焦于常被忽略的《墳》《熱風》《華蓋集》等雜文集。在這些文本中,魯迅對國民性、社會邏輯的剖析,竟驚人地預見了百年后網(wǎng)絡時代的思維痼疾。
圍繞“孔乙己的長衫”引發(fā)的公共討論,許子東深入剖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與當代困境。許子東提煉魯迅作品中知識分子的五種典型形象,構(gòu)成一幅穿透時代的自畫像:《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禮教反叛者,清醒卻孤獨,最終“病愈候補”融入體制;科舉士紳的理想狀態(tài)如《老殘游記》中喊“?!钡睦芍?,能制衡暴政;《祝?!分械摹拔摇闭宫F(xiàn)知識分子的懦弱與共謀——明知不公卻因“位卑”而沉默,成為祥林嫂之死的間接推手;《阿Q正傳》中的“穿長衫者”以“奴隸性”等標簽鄙夷底層,卻參與壓迫,淪為幫兇;孔乙己則是精神長衫難脫的悲劇象征,在身份崩塌中堅守虛幻尊嚴。許子東呼吁,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年輕人的物理長衫可脫(放下身份優(yōu)越感),但精神長衫須存(堅守批判與良知)。
講座尾聲,許子東回歸魯迅的“黑暗閘門”意象。他強調(diào),重讀魯迅并非復古,而是在解構(gòu)與重建的張力中,尋找時代的精神答案。魯迅的價值,在于他既看到中國的劇變,更洞悉人性與社會的深層不變;既解剖知識分子的困境,也拷問民眾的奴性;既拒絕盲目崇拜傳統(tǒng),也警惕全盤西化。
汲傳波在總結(jié)中說:“許子東教授以輕松敘事承載深刻道理,從科舉制度的客觀評析到知識分子類型的自省,無不啟示我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唯有重讀經(jīng)典,方能錨定精神的坐標?!碑旚斞傅暮映蔀槲幕?,當“孔乙己的長衫”引發(fā)社會熱議,許子東的《重讀魯迅》恰似一把思想的利刃,劈開消費主義的迷霧,讓我們得以與那個“始終在場”的偉大靈魂,展開一場關乎時代與自我的真誠對話。
《重讀魯迅》,許子東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5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