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视频在线,93看片淫黄大片一级,久久久一级黄色片,wwwjizz国产,日本三级福利片,国产精品九九九九,国产一区美女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天上有雙深情的眼睛
來源:北京日報 | 張聿溫  2025年09月02日07:54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盛大閱兵式。在眾多受閱方隊中,我最期待的是空中梯隊的精彩亮相,尤其是氣勢恢宏的空中加受油機梯隊。

此刻,我不禁想起一位英雄的名字——謝鳳良,中國空軍“空中加油第一人”。我曾經(jīng)在數(shù)年里幾次采訪他。26年前,國慶50周年閱兵,正是他駕駛國產(chǎn)最新型殲-8D戰(zhàn)機,作為加受油機梯隊的一員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國掌握了空中加油技術,令全球矚目。

在講述謝鳳良的故事前,先簡要回顧一下中國研制空中加受油機走過的艱辛之路。

人民空軍從1949年成立,直至上世紀80年代末,空中加油一直是我國航空領域的空白。若不突破這一技術瓶頸,中國空軍難以真正稱得上戰(zhàn)略空軍。

1988年3月,中央軍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空中加油技術。航空航天工業(yè)部領導斬釘截鐵地提出:要像抓“兩彈”(原子彈、導彈)一樣重點突破“兩機”(空中加油機、預警機)。

我國采用插頭-錐管式空中加油技術,加油吊艙外掛于加油機機身。執(zhí)行任務時,加油機在前,受油機在后,先在指定空域會合。加油機釋放出帶有錐套的軟管后,受油機需以亞音速精確飛至加油機后下方預定位置,通過微調航速將受油插頭準確插入直徑僅30厘米的錐套內并完成鎖定,隨即開始輸油。加油完畢,受油插頭與加油接頭脫開,受油機脫離。這其中,只有極其嚴格地保持同航向、同速度,才能避免相撞。這種被稱為“空中穿針”的高難度操作,要求飛行員不但要具備高超的飛行技術,還要具有過人的膽量和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

不消說,研制道路困難重重,試飛過程險象環(huán)生。

加油機、受油機是研發(fā)的關鍵載體:1990年11月21日,殲-8Ⅱ受油機在沈陽成功首飛;次年6月2日,轟油-6加油機在陜西閻良完成首飛。從無到有,讓人們更加期待。

然而,試飛過程遭遇了重大技術挫折——加油傘套的不規(guī)則劇烈飄動、受油探頭的頻繁斷裂,幾乎使整個空中加油項目陷入絕境。在初期試驗中,因傘套飄動幅度失控,連續(xù)5次對接嘗試均告失??;更嚴峻的是,受油探頭因材料強度不足和對接速度控制問題,在試飛過程中竟連續(xù)斷裂4次。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關,科研團隊和試飛員們“咬定青山不放松”,僅以參與定型試飛的兩架殲-8Ⅱ為例,在長達3年零22天的試飛周期中累計完成338個飛行起落,277小時50分鐘的飛行測試,37項新成品設備的鑒定試飛,排除154項各類故障。最終,試飛團隊成功突破了空中加油技術難關。

這是一個永載史冊的日子:1991年12月23日,陜西閻良,首席試飛員常慶賢駕駛一架殲-8Ⅱ受油機,首席試飛員申長生駕駛一架轟油-6加油機,試飛英雄黃炳新駕駛空中指揮兼伴飛攝影飛機,于10時57分各自從兩條跑道相繼呼嘯起飛。11時24分,空中傳來喜訊:首次加油成功了!

這是空中加油技術在科研階段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久,美國媒體報道說,“中國人一夜之間就掌握了加油受油技術,但他們要推廣使用需要15年”。

1996年4月,國務院、中央軍委軍工產(chǎn)品委員會批準受油機殲-8Ⅱ飛機設計定型,命名為殲-8D。這是當時國產(chǎn)戰(zhàn)機的最新改進型號。

謝鳳良所飛的,就是殲-8D戰(zhàn)機。

謝鳳良富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眼界開闊,思路活躍,酷愛學習,尤其對外軍的關注到了驚人的地步。他曾對筆者說,外軍是一面鏡子,并馬上介紹了諸多外軍情況:

1986年4月15日,美軍24架F-111從英國起飛,通過多次空中加油,長途奔襲11000公里空襲利比亞目標。整個轟炸過程持續(xù)數(shù)分鐘后,利比亞防空部隊才反應過來。這次行動充分展現(xiàn)了空中加油技術帶來的強大遠程作戰(zhàn)能力,美國空軍的遠程作戰(zhàn)能力震驚了世界。為此,英、俄、法等國都投入巨資發(fā)展空中加油技術,為戰(zhàn)機裝上“神腿”。

如果掌握不了空中加油技術,中國空軍要向現(xiàn)代化邁進,實現(xiàn)“攻防兼?zhèn)洹钡哪繕?,就是一句空話?/p>

1996年,廣空某團列裝了首架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殲-8D戰(zhàn)機。一位空軍首長帶隊調研改裝進展時,專門就開展空中加油訓練征求飛行員意見。座談會上,一位年輕飛行員的話擲地有聲:“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

這位年輕小伙子就是謝鳳良,時任該團飛行大隊的大隊長。

經(jīng)過近三年的充分醞釀和慎重研究,1999年初,空軍機關的決心終于下達:由廣空某團首先進行試驗性訓練。

當年極力向首長進言“要進行空中加油訓練”的謝鳳良,和他的另外三名戰(zhàn)友,被任命為空中加油訓練小組成員。

謝鳳良何嘗不知,常規(guī)飛行,要避免在空中與其他物體接觸、碰撞,而空中加油,卻偏偏是操縱飛機使受油探頭與加油機的加油錐套碰撞結合。這是多么嚴峻的挑戰(zhàn)!倘無技能、無膽量、無使命感,豈敢受領?

謝鳳良與戰(zhàn)友們堅信:空中加油雖是新技術領域,但只要吃透理論、苦練精飛、科學施訓,定能攻克難關!

從接受任務第一天起,謝鳳良就以極致標準投入訓練。這位早已完成系統(tǒng)理論學習的飛行員,重新研讀三大本專業(yè)教材,將上千個關鍵數(shù)據(jù)制成便攜卡片,利用一切碎片時間強化記憶。在地面演練中,他反復對照設備操作手冊,在四十多攝氏度高溫的座艙里一練就是數(shù)小時,每次訓練后飛行服都能擰出汗水。每次團里組織飛行,謝鳳良總要將飛行中的體驗進行總結,挑燈夜戰(zhàn),螞蟻啃骨頭般地研究技術難題。他堅持“飛行-總結-改進”的閉環(huán)訓練模式,帶領團隊整理出近百萬字的操作規(guī)范,并創(chuàng)新提煉出“三要訣”操縱法:油門微量調節(jié),舵桿柔和協(xié)同,專注保持隊形。這種近乎苛刻的訓練標準,使他和戰(zhàn)友們的編隊技術突飛猛進。

在完成系統(tǒng)的空中加油理論學習和飛行技術準備后,項目正式進入模擬訓練階段。

謝鳳良和小組另三名戰(zhàn)友,一同來到千里之外的某試訓中心,接受加油模擬飛行訓練??罩屑佑湍M飛行訓練設置了三個練習課目,第一、第二練習為必須掌握的課目,第三練習僅限于了解。飛模擬機并非那么簡單,比起實際飛行來,它要求更嚴,難度更大。許多飛行員一上模擬機,因為達不到技術要求,經(jīng)常重新“補課”。

憑借扎實的飛行功底和充分準備,謝鳳良首次嘗試前兩個課目便取得5分(優(yōu)秀)成績。但他并未止步,主動加練并非必訓的第三練習,反復揣摩技術要領,精益求精。第一次飛第三練習,他得了4分。教員對他說,4分已經(jīng)很不錯了,憑你現(xiàn)在的飛行素質,完全可以進行空中加油飛行訓練了。

但他搖搖頭說:不行,只有高標準嚴要求,成功的幾率才有可能增加。他又利用空閑時間反復揣摩,終于,他的第三練習課目也飛到了5分。

飛完模擬機,謝鳳良一行又風塵仆仆回到本場,進行空中加油試驗飛行的準備工作。他和戰(zhàn)友們小心謹慎,對飛行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情況,積極展開預想,逐個解決,半點都不敢馬虎。

國產(chǎn)加油機加油軟管較短,空中加油飛行時,兩種不同機型的飛機要進行超密集隊形編隊,間隔、距離都是負值,受油機完全隱沒于加油機機翼下方的“危險盲區(qū)”,如在其“腋下飛行”,稍有不慎便會機毀人亡。當?shù)厍谌藛T首次在地面標定兩機加油位置時,實測間距之小令在場所有人瞠目結舌,有人嘴巴不自覺張成“O”形:隊形如此密集,在空中能飛嗎?眾人的目光刷地瞄向謝鳳良。

“能!”果敢和自信,寫在謝鳳良那張年輕而堅毅的面龐上。

要進行空中加油,首先要解決與加油機空中會合問題。謝鳳良和戰(zhàn)友們一道,主動研究空中搜索、集合的辦法。那段時間,他極度癡迷,連吃飯、走路、休息都在思考出航、集合、編隊等問題。好幾次凌晨兩三點突然來了靈感,便從床上一骨碌爬起來,找來領航參謀一起計算、推演、論證。

對接是空中加油的關鍵。受油機飛行員最難掌握的是與加油機之間飛行速度差的控制——速度差大了,對接力過大,易損壞受油探頭;速度差過小,加油錐套受空中氣流的影響會產(chǎn)生飄擺,難以精準對接。這場空中接力賽,“接力棒”的交接至關重要。

謝鳳良又一頭埋進資料室,閱讀大量有關外軍空中加受油方面的資料。他還虛心向研究所、工廠、試飛院的專家?guī)煾祩冋埥?,并在空中反復練習控制速度差和卡受油機與加油機關系位置的能力,最終凝練出三十六字要領:“控速差如繡花,卡位置似描紅;靠間隔要精準,趕距離須果斷;提高度求平穩(wěn),柔加油忌莽撞?!弊肿智рx。

隨后,謝鳳良又和機關的同志一起研究制定了加受油訓練領航保障、特情處置、防相撞等方案措施。他嘔心瀝血所追求的就是四個字:萬無一失。

深秋的一天,隨著一顆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謝鳳良和另一名戰(zhàn)友駕駛兩架作為受油機的殲-8D戰(zhàn)機,如利劍出鞘,直刺藍天。

幾分鐘后,加油機和受油機空中會合,編隊飛向加油空域。到達指定空域,謝鳳良和戰(zhàn)友分別從加油機的兩側進入。他們按照平時練就的一系列動作要領,非常規(guī)范地操縱飛機小心翼翼地向加油錐套靠近。

這是驚心動魄的空中一幕:在一架大型飛機機翼下,兩架殲擊機緊緊貼靠上去。

“4米,3米,2米,1米,0.5米……對接成功!”

指揮塔臺無線電里傳來加油機上加油員興奮的通報聲。此刻,整個機場沸騰了!

謝鳳良和戰(zhàn)友空中加油飛行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英、俄、法之后第五個掌握空中加受油技術的國家。

九霄云天上,常慶賢與謝鳳良這對“藍天雙雄”共同鑄就豐碑——前者開創(chuàng)技術驗證先河,后者實現(xiàn)實戰(zhàn)化突破。

2000年,謝鳳良當之無愧地榮膺“首屆空軍十大杰出青年”。像謝鳳良這樣高素質的飛行人才,快速成長進步是情理中事。圓滿完成國慶50周年閱兵歸建后的十年間,年輕的他被連續(xù)提拔,委以重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師長。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5年前的一天,一縷忠魂歸于長空。寫到這里,我已然淚眼婆娑……

我知道,當9月3日閱兵的雄壯樂章響徹云霄時,在那片湛藍湛藍的天空上,定會有一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正欣慰地注視著新一代空中加受油機梯隊呼嘯而過。那一定是謝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