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的圖書從哪里來?
掃一掃,觀看本文報道視頻
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文獻收藏的最高殿堂,肩負著為國家留存記憶、為民族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很多人或許從未深入思考過這樣幾個問題:國家圖書館里的圖書究竟從哪里來?它們是什么時間從出版社、印刷廠出發(fā)?又是誰將它們悄然置入國家記憶的版圖?回答這幾個問題,就要提到國家圖書館一個神秘的部門——中文采編部。
如果把國家圖書館比作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那么中文采編部便是這個系統(tǒng)的入口。圖書從這里被分類、加工,最終進入讀者視野,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不久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來到國家圖書館中文采編部進行了深入采訪。
法定交存 保障國家記憶的完整性
采訪當天恰逢北京暴雨,在國家圖書館辦公樓后門,一輛兩廂汽車緩緩???。車廂被打開,只見工作人員把一箱箱用牛皮紙整齊包裹的圖書卸下。紙箱上的郵戳顯示,這些書來自全國各地,有吉林、福建,也有西北地區(qū)。
推車碾過長廊,輪跡在地面上暈開水痕?!拔覀兠刻於冀邮者@些快遞,最多的一天接近400包?!敝形牟删幉砍霭嫖锝淮婀芾斫M組長張濤向記者介紹,“每個包裹大概20公斤,內(nèi)容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國家法定交存樣本?!?/p>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guī)定:出版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guān)規(guī)定向國家圖書館交存正式出版物,從而實現(xiàn)國家文獻的系統(tǒng)保存。在張濤看來,這項制度的實施,使國家圖書館得以在第一時間獲得全國出版物,為后世完整保存每一個時代的聲音與知識。
說話間,記者與出版物交存管理組工作人員一起卸貨,不一會兒就開始腰酸背痛。“你應該用腿部發(fā)力,這樣能保護腰部?!睆垵ㄗh道。
圖書到館需要經(jīng)過層層數(shù)據(jù)處理。完成初步登記后,圖書將進入到編目、分類、上架的專業(yè)流程中。對此,張濤坦言這一整套機制正是國家圖書館賴以建設國家書目、聯(lián)合目錄的底層支持系統(tǒng)。
盡管有制度作保障,工作推進卻并非一帆風順。有些出版社因?qū)淮婀ぷ鞑恢匾?、郵寄樣書工作人員更換等多種原因而出現(xiàn)交存不及時的情況。采訪時,出版物交存管理組組員田雯正在聯(lián)絡一家出版社,語氣溫和:“這是國家的規(guī)定,還請您配合一下,謝謝理解?!睊鞌嚯娫挘χ鴮τ浾哒f,“我們以誠待人,不僅是普及制度,也是在替文化傳承負責?!?/p>
外人看來枯燥的工作,出版物交存管理組卻甘之如飴。1998年出生的馬菁晨是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拔彝ο矚g這份工作,雖然重復,但很有成就感??吹竭@么多圖書整齊歸檔,有種文化被好好安放的感覺。”他說。
主動采選 織密中文文獻保障網(wǎng)絡
如果說法定交存是“主動送達”,那么中文采編部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是“主動出擊”。
“有些地方文獻并不屬于交存范圍,為了彌補這些空白,我們會通過采購、接收捐贈、征集等方式主動采選?!敝形牟删幉恐形臄?shù)字資源采編組副組長崔玥介紹。在她的帶領(lǐng)下,記者來到了隔壁的中文采編部中文圖書采訪組。“這是我們國家圖書館中文采編部下設的科組,主要承擔中文圖書、中文資料的采選任務。”崔玥介紹道。
很快記者見到了中文圖書采訪組組長于菲菲,當被問到有交存制度的情況下,為何還要采買時,她表示,首先很多年鑒地方志等專藏文獻大部分出版形式為非正式出版物,并不屬于交存范圍,“國家圖書館的采集總方針是‘中文求全’,我們爭取全面入藏國內(nèi)正式出版圖書,力求多渠道采集具有館藏價值的非正式出版物?!庇诜品普f,“對于交存復本不夠的品種,我們也會依靠招標采購、向社會發(fā)布征集函等方式進行補充?!?/p>
如何確定購買哪些圖書充實館藏呢?于菲菲向記者展示了一份書目清單,她說:“這是我們通過收集全品種書目,比對得出的缺藏或者缺復本的目錄。在此基礎(chǔ)上,每年采購圖書在9萬至10萬冊,盡量確保中文求全?!?/p>
音像采集 為文化傳承保留影像火種
除紙質(zhì)圖書外,音像電子出版物也是國家圖書館采集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音像電子出版物采編組副組長劉偉介紹說:“這項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出版形式演進,從磁帶、CD、VCD、DVD到電子出版物,國家圖書館都在持續(xù)采集。”
無論是磁帶、唱片,還是數(shù)字光盤、電子出版物,這些數(shù)字化載體同樣構(gòu)成了國家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折射著不同時代的傳播方式與文化面貌。據(jù)劉偉介紹,目前,國家圖書館書目數(shù)據(jù)庫已藏有26.5萬條音像電子出版物數(shù)據(jù),其中音像制品19.8萬條、電子出版物6.7萬條,涵蓋音樂、影視、紀錄片、語言學習、科學普及等多個門類。“作為國家文獻戰(zhàn)略保存單位,我們堅持‘應收盡收,應存盡存’?!眲远ǖ卣f。
音像制品的保存遠比紙質(zhì)書復雜。磁帶、光盤易損,電子出版物格式更新迭代快,很多資料需要格式轉(zhuǎn)換、數(shù)字備份,才能確保長期保存。不過,在劉偉看來,這項工作有著不一般的意義,無論是承載語言與影像的音像制品,還是記錄學術(shù)成果的電子出版物,抑或是新興的數(shù)字資源,只要屬于正式出版范疇,都被納入國家圖書館的采集范圍之內(nèi)。這不僅是對出版物多樣性與時代演變的響應,更是確保國家文化記憶完整留存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