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花雅運河》呈現流動的戲曲藝術史
關鍵詞:《花雅運河》
由郭啟宏編劇,石鴻圖、白愛蓮執(zhí)導,王洪玲、王英會等主演,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創(chuàng)排的歷史劇河北梆子《花雅運河》,3月8日至9日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作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該劇以“大運河文化帶”為抓手,依托清中葉“花雅之爭”的歷史背景,結合河北梆子劇種的溯源,通過秦腔班名角“元小薇”的個人經歷,以小見大演繹在“花雅之爭”大背景下戲曲藝術的生存環(huán)境與生態(tài)面貌,生動展現千載運河與戲曲藝術發(fā)展息息相關、交相輝映的關系以及運河文化承載的豐厚璀璨的歷史文脈。
該劇創(chuàng)作歷時5年,題材的獨特性、劇作家對戲曲文化、運河文脈發(fā)展的深度探究,使劇作構建出網狀層疊、立體復雜的人物關系,有深度、厚度且具時代感。主創(chuàng)團隊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數易其稿,努力用戲曲獨特的表達方式,還原特殊時代下的梨園變遷,譜就“人生如戲”的梨園悲歌。該劇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突破時空局限,以舒展自如的敘事手法,讓觀眾在“戲中戲”結構中馳騁想象。“富貴圖烤火”“杜十娘沉船”等經典唱段與踩蹺等傳統技巧的展示及劇中穿插的梆子、昆曲、揚州小調、秦腔等,生動再現了當時爭奇斗艷、百家爭鳴的梨園盛景,為觀眾呈現出一部流動的戲曲藝術史。同時,舞臺上具有運河民俗風情的水幕、簡約質樸的船型舞美設計,用現代舞臺語匯表現戲曲的“寫意”之美,亦在千變萬化中營造出庭院、畫舫、長廊、戲園、樓閣等不同的空間,點染出了一幅絢麗的運河人文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