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衡藝術展詮釋“守正求新”
姑蘇臺覽古
作為老一輩藝術家的優(yōu)秀代表,韓天衡在書法、國畫、篆刻、藝術理論等方面都卓有建樹。他積極響應時代召喚、追求藝術理想,敢擔當、敢創(chuàng)新,多年來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表現時代、謳歌時代的優(yōu)秀藝術作品,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10月3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辦,寧波市委宣傳部、上海市嘉定區(qū)委宣傳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協(xié)辦的“守正求新——韓天衡藝術展”在國博開幕。此次展覽是對韓天衡不同時期突出藝術成就的一次全面回顧,也是對其在長期藝術創(chuàng)作中不斷探索、銳意創(chuàng)新的藝術歷程的一次梳理和總結。
書法家、篆刻家、畫家韓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是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會長、吳昌碩紀念館館長等職。他自幼酷愛金石書畫,4歲起研習書法,6歲始治印,后師從方介堪、方去疾等金石名家,自上世紀70年代起便以篆刻蜚聲印壇。35歲再學繪畫,在馬公愚、陸維釗、沙孟海、謝稚柳、陸儼少、李可染等名師的影響下研習書畫,并專注美術理論研究,成就卓著。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多聞博涉,精研睿思,勤于探索,深入挖掘和精研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長期致力于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核融入其作品當中,從“守”與“攻”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苦尋縫隙,創(chuàng)作出數百件反映和謳歌時代、產生廣泛影響的精品力作。同時,韓天衡努力推動當代中國書法、篆刻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中國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推廣,其作品曾先后在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等國家展出并被大英博物館等博物館、藝術館收藏。他勤于教學和篆刻史學研究,其編撰的《歷代印學論文選》《中國印學年表》《中國篆刻大辭典》填補了印譜史學研究的空白。
楊萬里詩意圖
此次展覽共展出了韓天衡創(chuàng)作的篆刻、書法、繪畫、工藝美術等不同門類的藝術作品及藝術專著共350余件。其中既有韓天衡20歲時創(chuàng)作的篆刻作品“天衡藏書之記”、2019年新創(chuàng)作的巨印“國泰民安”、“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等,又有76歲時創(chuàng)作的巨幅榜書《濤聲》、2019年創(chuàng)作的篆書巨作《沁園春·雪》,還有《楊萬里詩意圖》《松云皓月圖》等繪畫代表作品?!叭f毫齊力——書畫智能動態(tài)展示”是此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它能通過人機互動,在大屏幕上動態(tài)展現韓天衡書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讓觀眾清晰地看到筆墨的動態(tài)勾勒之美,感受韓天衡“下筆揮毫如江中搖櫓”的藝術技巧,而且還會根據觀眾與屏幕的距離自動調整筆觸移動的速度。
此次展覽以“守正求新”作為標題,體現了藝術家不守舊、不自縛、不懈怠的藝術思想和哲思理念。韓天衡坦言:“藝術是我的至愛,乃至是我精神、生命的支柱。這個展事,是我學藝70多年的匯報。自忖,這寂寞而悠長的70余年,苦中生樂,惟一與‘學’為伴。惟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吸收,守正求新,才能老勿自縛、老而彌堅、老有所得、老去無悔?!卣菍?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和繼承,而‘求新’并非是輕率狂妄的否定傳統(tǒng),它是藝術適應時代而作出的變化。藝無涯,學無涯。為人一世,‘學’字是不能去身的。這個展覽是我學藝途中的一個驛站——是小結,審檢既往;是起步,寄望未來。相信心存未來的人是不會老的?!?/p>
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24日。